
市民、游客参加红色之旅。日报记者 覃科 摄
市民故事:8月16日上午11时,市民郭先生来到市行政审批局三楼,准备自助办理港澳通行证签注。在自助设备前,按电脑提示,他进入了工作页面,选择签注种类、签注内容,投入证件,放入早已准备好的三十元钱后,就收到了自助设备的受理回执。而这一过程只花了几分钟。“即来即办,不用排队,省时省心!”郭先生说。
这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带给人民群众的惊喜和福利,也给人民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大幕。
全面深化改革,柳州主动作为。2014年以来,柳州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19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任务18项,确定市本级改革重大事项198项,统筹推进一大批改革项目落地见效。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动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柳州在全区率先基本建立了以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治环境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发展新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关键突破。尤其在2015年,我市开始了以“简政惠民、优化服务”为主题的“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一份清单管边界”推进权力清单制度改革,以“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一个号码管服务”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以“一张通卡管民生”推进政府惠民服务改革,以“一站服务管引才”推进创新人才引进体制改革,以“一包方式管培训”推进人才培训机制改革,以“一套制度管廉政”推进廉政体系改革。
实践心得:“柳州作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辉煌的成果,是全区改革的先导区和成功的实践者。”市委书记郑俊康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不断提高改革质量和实效。3年多来,夯基累台和立柱架梁的工作成效显著,增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面深化改革,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受惠获利。2014年以来,市委深改组会议审议的文件中有一半以上直接涉及社会民生,涵盖了教育、医疗、户籍制度、环境保护、精准脱贫等多个方面。在改革中,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县乡医疗一体化”有效破解“分级诊疗”难题,农村群众在县里也可享受市级三甲医院的服务;在广西率先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集团化办学、“县属轮教”稳步实施,柳州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推行的市民卡不仅具有借记卡的各种功能,更具有在医院挂号、就诊的便利,同时可以缴纳滞纳金,乘坐公交车、BRT、出租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等;建起了集电话、网站、短信、传真、微博、微信等受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政府服务平台。
——企业发展轻装上阵快马加鞭。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放管服”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015年的6572项减少到2017年的3615项,将35个政府工作部门的220项行政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将各部门原有的82枚审批专用章简化为1枚“行政审批局”专用章。还建立“车间式流水线”的审批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创业发展。企业项目审批通过更容易,由于审批项目权限不清导致的扯皮现象逐步消失。今年1-7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700亿元。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建立市、区(县)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以及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相对统一、反应迅速的行政执法体系;“一套制度管廉政”整合反腐部门权责和编制,赋予政府外部专门监督机构监督职权,扩大新闻媒介、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公众监督,形成多方监督体系。(记者 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