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民“喜说新变化”系列·出行篇】都市交通:路多车畅达八方
砥砺奋进的五年·柳州足迹|时间:2017-10-13 10:16 来源:柳州日报 评论:0 点击:4811
“以前,我在河北省读书,每次从柳州到河北,只能乘坐普速列车,耗费几十个小时,很辛苦。如今,高铁开通了,早上从柳州坐动车,当天晚上就可以到北京,朝发夕至,快太多了。”说起近几年我市“行”的变化,市民梁嘉微说,感触最深的就是高铁时代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现在出行真的是比以前方便太多,很惬意,是高铁和动车把大家拉进了快旅慢游的幸福时代。”10日,与记者一同走在龙城的大马路上,梁嘉微与朋友一起细数着行走的新变化:去三江侗族自治县领略侗族风情,到桂林赏漓江,1个多小时就到了;从柳州出发,到北海市去吃海鲜、冲浪也就4个多小时,感觉城市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了……
其实,柳州之“行”五年砥砺奋进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一个“快”字上,还有安全与创新。
交通出行的变化在于新理念、新管理。
“大数据+全区首个交警铁骑”“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改革和创新,智能与人文,我市在交通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在不断刷新。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柳州以构筑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战略目标为指导,以“规、建、管、治”为发展之道,突出“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协同治理、共建共享”的城市交通联勤联动大格局,在改革创新中寻找城市交通治理的出路。
交通出行的变化在于新建设、新环境。
当前,市区内环“田”字型路网构建完成,外环快速路网全线贯通,汽车城道路主骨架路网有序推进,18座跨江桥梁建成通车,中心城区形成 “两环六射、十横七纵”的城市交通体系。柳江县撤县设区,积极融入柳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北外环高速公路实施柳州市籍车辆免费通行,引导车流从外围绕行,减少中心城区拥堵。投资6亿元建设的河东大型交通枢纽工程,从更高、更深层次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全方位改善出行环境。
柳州火车站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12月28日我市开通高铁动车以来,目前已通达北京、石家庄、广州、武汉、贵阳、上海、宁波、西安、济南、杭州等多个省会城市,自治区内通过的城市有北海、百色、贺州、梧州、防城港、玉林、南宁等,几近覆盖全区。
近5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公交都市”,大力建设高铁、公路,发展民航,初步建成了具有柳州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让市民的出行更畅达,更舒心。而“行”的变化,从一组组数字的变化就能作出最好的诠释。
——铁路,2013年12月28日正式迈入高铁时代,2013年发送旅客量507.2605万人,2016年发送旅客人数是1030.19万人,2017年日发送量是3万人左右。目前,柳州火车站开行旅客列车146,其中包括动车82列。
——高速公路,我市高速公路建设里程从2012年的238公里,发展到今年1月的432公里,其中,三柳高速的开通运营让我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
——柳州机场,2012年旅客吞吐量77.3万人次,2016年旅客吞吐量103.6万人次,跻身国内中型机场行列。
——公租自行车,2013年正式启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车辆投放数、年租用量分别从2013年的45个、1300辆、21.9万架次,增加到了2016年的265个、5800辆489.2万架次。
——私家车出行,当前我市小汽车年均增长近7万辆。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我市先后拓宽了14处交通拥堵节点、18条道路,实施改造41条断头路和9条道路路面,新建7处人行立体过街通道,对10处铁路平交道口实施立交改造,有力提升了交通出行环境的人性化和可持续性。
此外,加上BRT快速公交、水上公交的投入,以及市民期待的轻轨建设和即将开通的国际航线,我市的交通将更畅达,市民的出行体验也将更舒适,生活更幸福。(记者 唐小玉 江宏坤)
责任编辑: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