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离田变为宝 打造绿色产业链
1号首屏|时间:2023-12-24 10:45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94
一根根剥叶除杂后的甘蔗被运至糖厂,而地里的蔗叶被收集打包“变废为宝”。近日,在柳江区成团镇成团村六偶屯的一片甘蔗地,打包好的蔗叶如同一卷卷地毯整齐码放在地里。秸秆加工厂管理员李天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蔗叶加工后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市价约900元/吨,生产成本约800元/吨,按照榨季每天收运蔗叶300吨至400吨计算,收入比较可观。
在柳江区成团镇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工作人员把从地里收运回来的秸秆经过粉碎等技术处理,生产动物饲料等再生品。该中心负责人李振戟介绍,3年以来,他们结合相关政策,从建设厂房,购置收割机、打捆机,到设备升级换代,前后投入600多万元。
多年来,我市按照“因地制宜、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多元利用、重点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水稻、玉米、甘蔗、蚕桑等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为主要利用方式,全面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助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市的农作物秸秆除了生产动物饲料外,还用作农用肥料、加工压块燃料、食用菌基料等。另外,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可获补贴160元/吨。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全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138.6万吨,可收集量是118.84万吨,秸秆利用量为106.0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89.24%,秸秆离田利用率达39.96%以上,在全区走在前列。
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收储运”环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科科长翁春英介绍,秸秆机械打捆收集离田利用受地块大小、可收集率、降雨、田中积水及农机二次进田等因素影响。翁春英表示,今后我市将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秸秆离田收储运体系,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效率,如分步式收割甘蔗可将蔗叶离田归堆,避免农机二次进田。
目前,我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农机设备让大面积的秸秆离田利用,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其中,柳城县秸秆收储运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甘蔗青叶离田率接近100%。柳江区现有打捆离田收储队伍9支,建设集中收储、转运站点5个,覆盖4个乡镇、20个行政村。我市北部三县受山地丘陵区限制,以秸秆还田为主,推广适宜小型农机作业与人工收集结合的方式。
全媒体记者 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