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春耕春种 跑出“加速度”
1号首屏|时间:2024-04-01 10:04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28
伴随机器的轰鸣声,春耕春种水稻跑出“加速度”。3月29日,记者从2024年我市农机化工作暨“百万农机闹春耕”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各县区将加大推广水稻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力度,尤其要突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瓶颈,进一步解放劳动力,不断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助力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上午9时许,在柳江区进德镇泗浪村小平屯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各县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观摩机械化育秧及插秧、耕整地作业、无人机植保等演示环节。

机械化插秧。
在水稻工厂化育秧车间,工作人员开动机器,一个个方形的秧盘沿传送带移动,秧盘第一层覆盖含有基质的营养土,第二层铺上稻谷并浇水,第三层覆盖泥土。机器作业1小时可制作600个秧盘,相当于平均6秒制作成一个如同三明治的秧盘。
经过催芽等环节,绿油油的秧苗装上插秧机,插秧机开启定位系统均匀在稻田里插秧,机器所到之处,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排列在田里,后期通过无人机施肥、喷洒农药等流程,可大大减少人工作业。
“机械化育秧、插秧不光提高作业效率,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柳江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陈光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盘秧苗8元、每亩使用22盘秧苗计算,每亩机械化育秧成本约176元,而人工采购谷种及育秧成本每亩约300元;机械化插秧每亩可均匀种植约2万株秧苗,人工插秧每亩约1.5万株秧苗。
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有效举措。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主任李晖介绍,我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约171万亩,主要种植的是早、晚双季稻。2023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7.36%,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平仍比较低。下一步我市将加快突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瓶颈环节的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积极推动购机补贴“扩面增量”,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更好更快更均衡发展。
今年,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的综合机械化率力争达到74.05%。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率87.62%、甘蔗综合机械率71.35%、玉米综合机械化率42.5%、大豆综合机械化率32.71%。
全媒体记者 张捷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