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韵味”旅游季
——“小城”不小系列报道(上)
1号首屏|时间:2024-05-08 09:45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103
编者按
5月6日,新华社报道了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称县域旅游市场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越来越多下沉市场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广西柳州、山东淄博、甘肃天水等城市受到游客关注。今起本报推出“小城”不小系列报道,解码柳州文旅缘何持续受追捧。
敬请垂注。
“逛逛街、看看景、拍拍照,柳州真的很适合悠闲旅游。”
“柳州除了最出名的螺蛳粉,还有绝美的城市夜景和山水风光。”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柳州接待游客量排在全区第三。众多游客涌入龙城,博物馆、公园、美食店……处处呈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游客在工业博物馆拍照留念。 (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这个“五一”假期,柳州的文旅市场“韵味十足”。“宠粉”志愿服务岗、40余项民俗活动及优惠措施、10条主题线路,再刷“新青年旅游目的地”的活力、魅力和潜力。
传统景区很有“鲜味”——
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以龙潭公园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剧幕,游客在龙潭公园风雨桥上也能观看精彩的实景演出。山水实景秀《欢洗·捕鱼乐》在水上步道“S弯”上演,原汁原味还原侗家百姓的原生态生活场景。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季播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三期《柳宗元篇》热播,前往柳侯祠(柳宗元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游客张景春驰称赞柳州的历史文化地标规划得很好。柳侯公园定制公园明信片、文化印章等,满足游客的打卡盖章需求。
工业元素文创产品热销,柳州工业博物馆内时尚气息涌动;民族特色服饰展、掐丝珐琅画制作技艺体验、“城墙脚下修文物”研学活动,柳州博物馆活动丰富多彩……“文博游”持续升温。

游客在工业博物馆内参观。
热门打卡很有“趣味”——
“这个角度看柳州市区的夜景,很像重庆的洪崖洞。”从风情港的“柳州三件套”到柳江沿岸的“柳版洪崖洞”,越来越多的小众观景点被发掘,独特视角下的美景也吸引游客慕名前去打卡。
山歌魅力,老少皆知。“五一”假期,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连着4天到鱼峰歌圩“觅知音”,与本地歌手对歌切磋。各路歌手云集对歌、四方歌迷围坐听歌,鱼峰歌圩成为柳州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吸引各地山歌爱好者前来一睹风采。
湖南游客王鑫森抵柳后惊喜不断,登上马鞍山观景平台不仅能欣赏到柳州全景,还收到了志愿者帮忙拍的纪念照。在我市多个景点,都设置了柳州“宠粉”志愿服务岗,让游客假期玩得暖心、舒心。
休闲旅游很有“文化味”——
假期,市群艺馆推出的活动可观、可感、可体验。风雨桥、鼓楼、多耶、侗族大歌、百家宴……当这些文化符号融入画中,一场漆彩家园梦——三江独峒农民漆画作品展满足市民游客的美学追求。
走进窑埠古镇、柳州文庙、都乐公园等景区,汉服妆造、国风饰品已经成为游玩的“标配”,市民游客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穿在身上、吟在口中,成为景区里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化因旅游“活起来”“火起来”。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体育公园,融水达哼嘎芦笙乐团和广大游客以芦笙奏乐,以芦笙伴舞,共享一场别开生面的芦笙踩堂之夜,让游客体验了别样的少数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热辣美食、城市漫步,柳州的“宝藏属性”愈发明显,有滋有味的游玩攻略正带领着游客解锁“小城”的更多面。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