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物品也“补满”回忆
——走进我市街巷中的修补小店
1号首屏|时间:2024-05-21 11:56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123
衣物缝补、修伞修鞋、钥匙配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这些小事。随着城市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修补小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除了给人们带去便利,也透出城市的人情味。

胡建军修理鞋子。
“这双鞋开胶了,师傅帮我修一下吧。”“好嘞!”20日上午,在青云民生市场里,58岁的胡建军在闹市中认真地修着客人的鞋子。他仔细地将鞋底上的装饰线剪断挑出,再挑选颜色贴近的线将鞋底周圈固定在鞋身上。进针、拉线、断线,胡建军的动作干脆迅速,修补好的鞋子平整美观。
胡建军是四川省广安市人,来到柳州做修鞋生意已有30余年,原来在柳江大桥底为人修鞋,2007年租了青云民生市场的门面,一直干到现在。钉跟、改跟、换底、改鞋头……几十年来,胡建军修鞋的手艺愈发纯熟,除了修鞋,他还根据客人的需要学会了修伞、配钥匙、换锁等技能——店面虽小,“五脏俱全”。
小小的店铺,不仅能将破损的物品复原,也承载着情怀,“修补”着人们珍视的回忆。和孙女岁数一样大的伞,19年来坏了却始终舍不得更换,拿到店里修补了2次;爱人5年前送的鞋子,舒适耐穿又已经“绝版”,希望修好后再多穿几年……胡建军的店里从来不缺故事,修理和倾听成为他工作的日常。在他看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已经不再,修补生意虽不如从前火热,但始终有需求。靠着修补生意,胡建军夫妇已将一双儿女养大成人。

唐雨在修理拉杆箱。
街头巷尾的修理店中,除了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老修补匠,也有入行不久的“新人”。
在柳北区广雅路上的一家修理店里,今年38岁的唐雨麻利地给拉杆箱钻孔、打磨、上轮调试。不一会儿,客人的箱子就修好了。6年前,他从父亲手里接下这个近20年的老铺子,延续父辈的手艺专门修理拉杆箱。
“以前父亲主要靠手工修,能够修补的箱子种类有限,但这几年不太一样了。”唐雨表示,拉杆箱因厂家设计各有不同,涉及的配件种类多而杂,接手生意后,他与广东一些制作拉杆箱配件的厂家达成合作,按实际情况订购配件,能够修好市面上的大多数拉杆箱。
“生意还不错,平均一天大约能接10单。”唐雨说,此时,有客人拉着箱子来到店里,他接过箱子又忙了起来。(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