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输血”又“造血” 民生服务“不断线”
——关注我市部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
1号首屏|时间:2024-05-27 14:04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60
在柳州,乡村留守儿童也拥有多姿多彩的课外生活,“星星的孩子”(简称“星孩”)也有“星爸”“星妈”共同守护成长,而残疾员工的就业之路也环绕着温暖与尊重……从“输血”到“造血”,柳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让民生服务“不断线”,公益“温度”不断提升。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了解他们如何开展服务。

志愿者带着留守儿童练习篮球。(受访者提供)
守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时光
5月22日下午,柳南区太阳村中心小学的校园内,传出孩子们的欢笑声。当天,他们学习的是生态科普知识,只见30多双眼睛正盯着讲台上的“老师”牛宇。
牛宇是柳州市益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今年4月,该中心“守护童心,护航成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服务项目启动,为太阳村中心小学的983名学生开展关怀陪伴服务。
该中心负责人张俊勋说,项目开始前,他们通过走访学校发现,留守儿童渴望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他们决定要为村里的留守孩子们办件实实在在的事——开设美术手工实践、形体艺术体验、文化科普活动等课程,为这些孩子营造积极向上、温馨欢乐的成长氛围,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每周一课,我们组织社工和志愿者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护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张俊勋说。
用爱守护“星星的孩子”
“家长走出来,孩子才有未来。”这是柳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柳州精协”)会长罗璜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孤独症孩子(“星星的孩子”,简称“星孩”)的父亲,他深知养育“星孩”的辛苦。
在他看来,当社会对“星孩”越来越关注和关怀的同时,与他们朝夕相伴、承担着养育重任的家长,也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心,柳州精协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计划就是为“星爸”“星妈”而设。
据悉,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计划通过开展主题培训、家庭互助、特殊关怀照顾、日间照料、心理支援、照顾技能提升等服务,帮助缓解全市310个心智障碍者家庭的照料负担、提高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对心智障碍家庭的理解与接纳,推动企业对心智障碍青年就业的接纳度。
5月25日,一场公益健步活动在雀儿山公园举行。现场,72组心智障碍家庭、爱心家庭、志愿者以1:1:1的方式组队,让“星星的孩子”能够与社会实现友好共融,让平时辛劳的家长得到放松和休憩。这是柳州精协众多活动中的一个掠影。
罗璜莹在关爱孤独症孩子这件事上,已经坚持了10余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孤独症孩子这一群体,也有越来越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加入进来,从受助者变成奉献者。”罗璜莹说。
让特殊人群实现就业融入企业
在阳和工业新区的一个生产车间里,有这样一名职工,总是拄着一对拐杖在办公室和生产车间来回,他是37岁的柳化杰。“我主要负责维护公司日常的网络运营和生产系统运行。”柳化杰说,他在这里找到了符合他所学专业的工作,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像柳化杰一样的残疾员工,目前在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英集团”)有600余人,其中柳州子公司安置残疾员工300多人。“残疾人融合就业项目依托柳州双英特殊人群服务中心建设融合就业服务站,重点对阳和工业新区辖区的残疾员工及其家庭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培养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融入企业。”该项目负责人黄璐介绍。
通过实地考察残疾员工工作环境,走访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残疾员工,项目组总结出残疾员工主要的就业服务需求。“希望他们有能力为自己作决定,提升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黄璐表示,项目聚焦残疾员工及其家庭,开展健康卫生讲堂、技能培训、休闲娱乐活动、心理辅导等,并开展“同行公益坊”活动,建立多方协作的长效帮扶机制。
“上班之余,我们这些特殊的员工还有很多机会进行技能培训、参加各种团建活动,身体和心理都得到照顾。”柳化杰说,这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尊重。
据介绍,2018年至今,市民政局共计投入197万元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共有33个公益项目获得支持,累计开展服务近500次,惠及群众约4万人次。(全媒体记者 宁静波 李汶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