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 竞逐新质生产力
1号首屏|时间:2024-05-29 12:00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42

在广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机器人为汽车装配挡风玻璃(5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在广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拍摄的等待下线的整车(5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这是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基地(无人机照片,5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工作人员进行挖掘机行走驱动液压管路连接(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工作人员操作起重机将液压油缸吊运到挖掘机平台总成(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钢集团冷轧成品库房,起重机吊运成品钢卷至火车上(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钢集团冷轧厂,工作人员展示厚度为0.15毫米的冷轧带钢(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广西柳州市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电芯装配车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编者按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循“新”出发,迎“新”而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竞争新优势。我们柳州也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这个战略首选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海图强。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深入广西南宁、柳州、玉林等地采访,探索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海图强的“密码”。在柳州,他们将镜头对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钢铁、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生产一线,记录下柳州发挥自身优势,以“智造”抢占新质生产力先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新华社南宁5月28日电 近年来,广西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以来,广西累计引进16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其中专精特新等企业140余家,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有效增强和补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