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江公园雨后冒出野生菌菇
毒蘑菇藏匿其中,市民切勿随意采摘食用
1号首屏|时间:2024-06-12 11:36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188
连日来,柳州降雨不断,气温升高,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内不难发现各种菌菇的身影。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不少网友晒出“柳州周边采蘑菇”的心得。那么,这些在公园内发现的野生菌菇真的能吃吗?6月11日,记者与市莲花山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入园探个究竟。
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从公园西门入园,沿着登山石阶一路向上攀爬至疏林草坪,再沿下山步道行至榕园门口。石阶两旁松林繁茂,在步行的一个半小时里,记者不时能在树下的草地里发现不同颜色的菌菇“撑开小伞”。蘑菇中有通体雪白的“瘦高个”,有外形奇特、菌瓣散开像一颗星星的,还有许多外观初看相似、细看又有所不同的蘑菇。记者上前拍照记录蘑菇时,还有过往市民对记者说:“你们也来找‘野货’吗?”

工作人员拍照片传给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帮忙辨别野生菌菇。
这些市民口中的“野货”能否食用呢?同行的市莲花山保护中心生态修复科副科长姚敦团表示,记者已经和毒蘑菇“偶遇”了。外形特征较明显的雪白“瘦高个”,属于剧毒鹅膏菌。
剧毒鹅膏菌在我国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其中的致命鹅膏被称为“蘑界”头号毒王,含有极毒的环肽毒素,正常人误食50克,如不及时救治就可致命。这些毒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人误食致命鹅膏中毒后可导致急性肝损害,造成肝功能衰竭。市民可通过以下特征进行识别:可以用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来概括——即有白色伞状菌盖,菌杆上有菌环,根部有菌托。
姚敦团说,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巡防时在园区内发现了不少野生菌,有一些看似与食用菌外形相似,实则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还有一些野生菌是他们叫不上名字、难以辨认的菌种,需要向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请教才能一一辨别。记者用一款菌类识别App对菌瓣像星星的菌菇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为尖顶地星,属药用菌。近期多地出现食用野蘑菇后中毒事件,市莲花山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食用园内的野生菌菇,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