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应用信息化手段巡查溺水隐患点
无人机“空巡” 监管更精准高效

1号首屏|时间:2024-09-18 10:52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无人机起飞、环绕,灵活地在空中移动,清晰的监测画面就能实时传回工作人员手机上,10余分钟后,一次溺水隐患点巡查就完成了。近日,在柳江区穿山镇思荣村东阳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对自然资源系统溺水隐患点进行精准的空中巡查,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监管质量,能更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微信截图_20240918105056.png

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巡查。


“自然资源系统的溺水隐患点由自然因素、过去开采矿山等多种原因形成,这些坑塘水面常位于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巡查监管难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传统的巡查多依赖于人工,耗时耗力。


高空视野广、灵活机动、精准高效、安全性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力巡查方式,无人机在野外作业中具有明显优势。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无人机,能够打破地形地况限制,无人机飞越各种水域、树林,对隐患点的地貌、植被覆盖情况、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进行清晰拍摄,实现对隐患点及其周边地形的全方位监测,同时还可监测人员活动迹象。


微信截图_20240918105105.png


“我们还采用‘空巡+步巡’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巡查效能。”相关负责人介绍,空中巡查发现隐患点的防护设施因雨水冲移导致显示不明显后,工作人员将及时通知地面巡查人员前往核实处理,确保巡查工作的全面、细致。


近年来,信息化手段在我市自然资源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市已建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应用实景三维等技术,高效整合各类监测数据,提升监管效能。据了解,自然资源系统溺水隐患点的相关数据也会上传至该平台进行有效管理。(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