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舌尖上的非遗:柳城沙埔功夫醉鹅

1号首屏|时间:2024-10-26 10:11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在柳城有一道家喻户晓的佳肴,不仅曾获“柳城十大名菜”的殊荣,还于2020年被柳城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就是有着舌尖上的非遗之称的“沙埔功夫醉鹅”。


微信截图_20241026100748.png

色香味俱全的沙埔功夫醉鹅。


所谓醉鹅,记者原以为是鹅在被宰杀前,先用酒将其灌醉,再宰杀烹饪,从而做出独特的味道。实则不然。25日,记者专程来到柳城县沙埔镇太安村新寨屯,找到沙埔功夫醉鹅技艺传承人何建军,由其为大家揭开沙埔功夫醉鹅的神秘面纱。


说到沙埔功夫醉鹅,何建军说,这里面还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柳城沙埔民间有一位乡厨操持村宴,到了焖鹅环节时,错把米酒当成水,整大碗倒入锅中,而恰好此时由于伙夫添柴过多,火势过盛,引燃了锅中米酒。此刻乡厨见火势已不可控,便任由锅中米酒燃烧,殊不知这一歪打正着的烹饪方法,却引来众宾客对这道焖鹅赞不绝口。事后经该乡厨仔细回想,便把这一做法公之于众,并一直延用至今。


何建军在沙埔镇土生土长,自然对当地这道流传已久的焖鹅充满好奇。他经常寻访专做酒席的大厨,其中有一位在沙埔世代担任村酒席大厨的老厨师,很欣赏他对美食烹饪的执着追求,就无私地把醉鹅的烹饪手艺传给了他。


微信截图_20241026100735.png

用大火炒鹅肉。


何建军又在此基础上多方研制,调出了独特的味道,因其过程很费工夫,于是命名为“沙埔功夫醉鹅”,并将此菜的制作技艺进行申报。2020年,“柳城沙埔功夫醉鹅制作技艺”成功被柳城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要把沙埔功夫醉鹅发扬光大,除了真材实料外,还得讲究烹饪方法和技艺。“必须用10斤以上的鹅烹制。”何建军说,做好沙埔功夫醉鹅的前提是,要有好的食材。用草料、米糠等喂养8个月以上的灰鹅是比较好的选择,“10斤以上的鹅肉质够厚,口感更醇厚,才会让人回味无穷。”


“不是用酒将鹅灌醉,而是用酒对鹅肉先烧后焖,过程中不加一滴水。”何建军说,在焖制沙埔功夫醉鹅前,需要将砍好的鹅肉冷水下锅,先煮去血沫,捞起用清水洗干净;再用大火将鹅肉炒去水分,接着倒入当地农家小锅米酒并点火。


微信截图_20241026100726.png

米酒在鹅肉表面燃烧。 (通讯员 汤晓逵 摄)


通过米酒的火焰形成高温,将鹅肉的毛孔和肌理打开以驱除腥味,与此同时再加以30多种香料辅佐,在酒与火的助攻下,独特的味道渗入鹅肉的腠理之中,使得每一丝鹅肉都饱吸米酒的原香和香料的芬芳,两者相得益彰。


何建军说,一道成功的沙埔功夫醉鹅,必须要使用柴火烧、铸铁锅焖制。而功夫醉鹅的制作难点是对火候的掌控,要以武火攻(煸炒),文火守(焖制)。经过两个小时的文火焖制,就出现了神奇一幕:夹一块醉鹅细品,唇齿留香。吃到最后,不知不觉中,鹅不醉人自醉,真乃人间美味!(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