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回家路:家是永远的归宿
今日柳州|时间:2016-02-06 10:01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点击:3017
记者 冼冰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从2006年离开家乡求学到工作至今,这已经是我经历的第10个春运,春运的来临,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是一个“喜讯”,因为“春运”,就意味着“回家”。10年来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一年到头最盼望的莫过于春节回家:家,是永远的归宿。
因为工作原因,一年只能回家两次,一次是清明,另一次就是春节。从柳州回到家乡贺州昭平,乘坐汽车是唯一的直达方式,全程需要4个半小时的路程。不同于火车票提前很长时间售票,汽车票只提前一个星期售票,决定了2月4日回家后,担心买不到车票耽误了回家的时间,提前卖票的第一天1月28日我就赶到车站买好了票,将回家的车票揣到兜里,我才心安不少。
每年回家,总想着带些什么东西回家,但因为春运车多,人多,总不太愿意麻烦受累,心想着家里要什么给钱买就行了。但同事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让我突然醒悟,“儿女亲手带回家的东西,对于父母来说意义肯定不一样。”于是,我决定不管再远再累也要从柳州带“年货”回家。
泰国香米、有机原稻米、东北生态米、花生油、袋装螺蛳粉、花生油、富川脐橙,猴年福袋……数一数要带回家的年货,竟然有七八袋之多,重量也有100多斤。“你疯啦,带这么多东西回家!这是搬家吗?”2月4日下午,离回家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从单位宿舍出发去汽车站,每个同事看到我拎着大包小包下楼,都惊讶地“嘲笑”我,我气喘吁吁来不及详细解释,只是一件一件往外搬,笑着说:家里人喜欢吃就带回去。
幸亏两位同事开车帮忙送到汽车总站,才顺利将回家的大包小包年货运到汽车上,虽然搬东西的过程很累,但心理感觉特别温暖,一年到头在外打拼,同事朋友也如家人,同事的帮忙让我的回家之路更加的顺利。下午4点20分,当踏上回家的汽车,听到满车厢的家乡话,见到家乡人,感觉特别亲切:家,真的不远了。
一路上4个半小时的车程,虽然一直睡意昏昏沉沉,但每经过一个地方,都忍不住打开窗帘探头离家还有多远,手机里也不时传来妈妈发来的信息,询问到哪了。晚上9点,在睡意中听到车厢里躁动的声音,打开车窗帘,熟悉的家乡景色了映入眼帘:家,到了。
打车回到家中,家人早已在楼下等候:“哎哟,怎么带那么多东西,累不累?”妈妈一边心疼地念叨,却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2月5日晚上,家人在一起吃了第一顿团圆饭,煮的米是我从柳州带回家的有机原稻米:“这米太好吃了,不错不错。”妈妈不停地夸赞,看到她满足的样子,我才更领悟到同事的那句话:“儿女亲手给父母带的东西,意义不一样。”我想:或许,这些东西在家乡也能买得到,但这份情谊,却一定买不到,回家真好。
责任编辑:张西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