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委书记眼中的供给侧改革

今日柳州|时间:2016-03-14 07:55 来源:柳州日报 评论:0

  

  螺蛳粉,是汉族饮食和少数民族饮食结合后形成的一种独特小吃,由米粉加上酸笋等配料及螺蛳汤水调合而成,嗍螺蛳在柳州有两万年历史了。很多游客到柳州吃过螺蛳粉之后对这个味道都念念不忘,但出了柳州就很难再吃到这个味道。

   
  随着柳州螺蛳粉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加上随之而来的袋装螺蛳粉技术得以突破,柳州意识到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时机已来临。“我们统一了袋装标准,不达标准就不允许对外销售,以保证产品品质。同时,将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搬进了工业园区统一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据估算,目前有1500家网店在卖螺蛳粉,每天近2万袋袋装螺蛳粉通过网店发往全国各地,甚至还卖到国外。曾经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郑俊康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应该多鼓励、支持、帮助企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形成有效的供给。”
   

  柳州是一座以汽车、钢铁、工程机械为支柱产业的传统工业城市。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市场低迷,柳州感同身受。工业下沉压力很大,柳州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的动力切换进程,推动经济升级换挡。
  

  “柳州‘十二五’时期的年均增速为9.6%。”郑俊康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矛盾所开出的“疗法”,结合柳州的发展实践,或可以从四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供给的有效率。郑俊康说,柳州一直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依靠用户的需求,不断升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现在中国每生产十台汽车,就有一辆产自柳州。2015年,柳州市汽车产销量达到232.5万辆,仅次于重庆、上海。”郑俊康介绍说,上汽通用五菱瞄准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推出系列乘用车。力争到2020年,柳州本地生产汽车245万辆,区外布局105万辆的生产能力,汽车产业产值达3700亿元以上。
   

  其次,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动力转换,打造产业供给升级版。
   

  郑俊康一直持这样的观点,柳州传统产业比重大,但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关键是产品有没有创新,是不是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国内钢铁、工程机械产能严重过剩并进入行业寒冬的背景下,柳工相继落成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球研发中心。柳钢通过降成本、抓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中高档钢材占比达66%。
  

  “当前柳州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度调整期,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稳定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全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郑俊康说。
   

  再次,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化解过剩产能。郑俊康认为,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加法”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就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使“僵尸企业”入土为安、落后企业涅槃重生、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郑俊康说,因企施策,对产能过剩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将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战略重组、搬迁改造去掉或转移冗余产能。尤其是要支持优势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把有效产能、技术、产品传导出去,如柳工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市场布局,海外业务收入已占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
   

  “我们要吸取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退出的教训,不能只卖车,不提供售后服务。将有效的产能、技术传导到周边国家,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个企业不在一时的风光,而要想办法打造成百年老店。”
最后,推进供给侧改革,政府还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郑俊康表示,柳州要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行政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但放手并非甩手,而是坚持强化服务,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责,尤其要为企业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柳州在培育螺蛳粉产业时就强化了政府服务、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责,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
   

  他还谈到“一枚印章管审批”的综合改革,加快建立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民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改革的目标是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将柳州建成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原载2016年03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A03版)

 

 

相关链接:

 

动作“萌萌哒” 百姓“爽爽哒”
——市委书记郑俊康掏出盒装螺蛳粉阐述柳州供给侧改革获点赞


   
  热点
   

  3月8日上午,在2016年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记者会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郑俊康,借助一盒预包装螺蛳粉,向现场记者阐释了柳州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举措。9日,柳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题为《全国两会上,康哥突然掏出一盒螺蛳粉:“我不是做广告……”》的图文,引起市民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柳州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任务比较艰巨,该如何应对?”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郑俊康先从身边拿出一盒预包装螺蛳粉,然后说:“我不是做广告,我先给大家讲个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小故事。”郑俊康向现场记者讲述了柳州顺应市场推动螺蛳粉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故事,阐释了柳州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这一场景,被中央电视台《V观两会》记录了下来,引起广泛关注。而柳州日报、柳报传媒微报、柳州晚报公众号推出的相关微信图文,也在发布后共获得了超过13万人次的点击量。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与柳州相关的全国两会消息也成了市民近期关注的焦点,郑俊康不断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商报》等媒体的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康哥还不忘推销柳州的螺蛳粉,宣传柳州。”市民和网友纷纷点赞。   
   

  去年,预包装螺蛳粉被“中国骄傲”柳籍体育名将莫有雪带到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今年1月,英国官员到南宁考察时,专程来柳州品尝螺蛳粉;赵薇等明星在网上晒螺蛳粉……时隔不久,螺蛳粉又火到了全国。一位重庆网友通过《柳州发布》微信平台告诉记者,他打算来柳州学做螺蛳粉,回重庆开家螺蛳粉店。网友“五月红”还咨询:“我仔最喜欢吃螺蛳粉,一天喊我帮他寄螺蛳粉克(柳州方言:去)美国,可惜他那个城市匹斯堡没有螺蛳粉店,我也没晓得嫩子(柳州方言:怎么)寄。”网友“湖上”回复:“柳州一些螺蛳粉店有速食包装出售,还提供国外邮寄服务。”
   

  如今螺蛳粉这么火,靠的不仅是自身的魅力,更离不开政府“总裁”的体贴支持。郑俊康在会上也提到:“为进一步规范市场,柳州市不仅及时制定了盒装螺蛳粉生产标准,还出台促进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将螺蛳粉打造成为百亿元产业。”(日报记者 荣瑶  报道截图)

    

  ■微友声音
   

  看了柳州发布的相关图文,微友“自控一杯”高兴地写诗一首,寄给本报——
  

  康哥哥两会晒思路,
   

  螺蛳粉亮相实在酷。
   

  音容笑貌显“萌萌哒”,
   

  真心为民胸有成竹。
   
  螺蛳粉成色实在足,
   

  代表们钟情忍不住。
   

  市民有康哥“爽爽哒”,
   

  小吃扬名屈指可数。
   
    而更多的微友则在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表示称赞——
    @怀旧泛灵生物:作为一名“康粉”,我觉得,康哥掏螺蛳粉这动作简直“萌萌哒”。
    @温哥:书记做广告,东西肯定好,推向全世界,柳州人民笑。
    @yuli:我爱螺蛳粉,感动呀!有政府的支持,才有产业的快速发展。
    @ZM:喜欢这样的政府引导。
    @安富招商:康哥,顶你,柳州人的福气。
    @无使汝思虑莹莹:在南宁读书的我大声放出这个小视频,我感到很骄傲!
    @[古铜钱·吉米]~方勇:为康哥点赞,强,努力打造“城市名片”!
    @大大脑壳:妈妈以前自己开了家螺蛳粉店,做得也挺好吃的,现在不开了,在家帮我带孩子。她要是懂得她曾经的事业已经走向产业化道路,估计会心有不甘呀……
    @疼情也可以如愿:我在北京、天津、济南都吃过螺蛳粉,贵,口味也不符合柳州人的口味,还是想念柳州的螺蛳粉。有了袋装螺蛳粉,就解决了难在外地品尝家乡美味的问题。
    @田洋:建议柳州螺丝粉着手搞集团化,统一成一个品牌,像康师傅那样。一是口味统一,二是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败坏柳州螺丝粉名声。
    @肖盈:螺蛳粉名不虚传,我在淘宝网买的柳州螺蛳粉好吃又不贵,希望厂家在质量上把关,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Young:出差路上看到了,表示已经很饿很饿啦,不懂什么时候才可以回柳州吃一碗又辣又爽的螺蛳粉啊?
    @孔雀森林:在柳州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后来在武汉、南宁吃到螺蛳粉时,突然就会触发了思乡的情怀,突然就想念虽然不比大城市大、但却在我看来要啥有啥的柳州。
    @昆明余:一直都听说螺蛳粉好吃,看视频后,看来真有必要开着车去尝尝了,别拦我!
    @秋藏:愿像柳州螺蛳粉一样,有更多的柳州传统小吃也能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甘正周 玻音  整理)

 

 

 

责任编辑:陈婕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