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结婚找对象要门当户对,但在近期,一档辩论节目中提出的辩题题目“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讨论。朋友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缺少的社交关系,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交朋友到底要不要门当户对?近日,记者就此话题进行采访,市民纷纷发表各自观点。
观点一:不需要,三观一致最重要
“如果门当户对指的是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相似,我想我不会认同这样的交友方式。我虽然是普通家庭出生,现在也只是工薪阶层,但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土豪’,但我们仍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啊!每个人都有不同层面的优点值得交换。”市民陈女士以自身例子反驳了该观点。
陈女士举例说,虽然从小到大,家人会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干预孩子,例如小时候父母会提醒自己只能和学习好的同学玩,长大后父母则会提醒与学历相当的朋友交流;但陈女士认为,交朋友原则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长大之后,交朋友更注重的是性格、爱好、兴趣相投,是两个人能在某些方面互相促进,达到互补。
在陈女士的朋友圈中,有喜欢游历山水的城市“白富美”,有自强不息在城市打拼的农村女孩,有爱看电影聊八卦的家庭主妇,也有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上班族……陈女士说,每一类不同的朋友,都让她感受到了不同人生领域的精彩,也从不同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不同的东西,彼此交换了优点。
陈女士认为,生活条件的差距,不代表兴趣爱好的差距;生活品质的悬殊,不代表精神层面的差异。相同的物质条件,不一定就能让彼此之间的精神契合。交朋友,还是重在志同道合,三观一致,无关于经济条件的门当户对。
观点二: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泛泛之交无所谓门当户对,但真诚之交一定有门当户对的因素在影响着交朋友的成功率,什么样的人就交什么样层次的朋友,这太现实了。”市民黄先生认为,交朋友要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道理的。
黄先生说,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造就了两个人接触的圈子,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截然不同,况且人都有自卑心理,如果总是与一个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个人会必然在心理产生差距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芥蒂,想真心交朋友也就比较困难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或许在交朋友当中也无形地引导了价值取向。”黄先生举例说,如果一个朋友因为家庭环境较好,总是下馆子吃饭;而另一名朋友因为经济拮据,多数只在路边摊随意吃,这些很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影响到相对较弱一方的情绪,从而在某些方面产生隔膜。
况且,目前许多人交朋友都是以朋友圈的形式交友,大家有共同爱好,也需要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去支撑爱好,才能长久维持这份友谊。(记者 冼冰)
观点杂谈:不会是绝对的
就此话题,许多网友也各抒己见。有网友认为,以门当户对的方式交朋友太功利;有网友则认为,生活的现实决定了交朋友要门当户对。
网友“琪琪”:朋友的定义即不分任何差距,交朋友用“心”,不是门当户对能决定的。
网友“四爷”:想结识更多不一样的人,那就撇下门当户对的阶级观念,敞开心扉去认识不一样的人吧。
网友“曾老板”:一个你永远无法到达的圈子,只会让自己感受自惭形秽。
网友“昕”:只能说层次不一样,观点就有差距。你比别人行,别人才会愿意和你交朋友,比别人差,都躲你老远。
网友“天降大任”:想要别人敬重你,首先要自己敬重自己;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都会觉得低人一等,心态最重要。
网友“服部平次”:朋友无论贵贱,朋友就是遇到困难能站在你面前,而不是躲在你身后。
网友“90”:交朋友的门当户对更多的是自身价值和精神层次的门当户对。
网友“小Q”:土豪王思聪说,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没有钱,因为朋友都没有我有钱。土豪都不在意,与土豪交朋友怎么就不行了!
责任编辑:李昕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