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处祭祀
李国仁
“三代人的寻找,60多年的心愿啊!”“二叔,你在哪呢?奶奶想你把眼睛都哭瞎了啊!”上周,李志会、李雪梅叔侄(女)俩从北京飞到柳州,寻找他们的亲人——李国仁,李志会的二叔,李雪梅的二爷爷。
1949年11月19日,李国仁在解放柳州的战斗中牺牲,但家人手里只有一张陈旧发黄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一张李国仁的照片,还有李国仁的战友姜恩普老人从柳州寄去的3封信。
带着这些线索,清明节前夕,他们踏上了来柳的寻亲之路——
微信寻亲:揭开尘封60多年的往事
3月19日凌晨2点多,在北京的李雪梅发了一条微信到朋友圈,“长眠在广西柳州的亲人至今不知墓地在哪里……朋友圈里有广西柳州的朋友吗?请您搭把手,帮我寻访到广西柳州运输公司姜恩普老人!”
这条微信的配图中,还有3封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信。信纸早已泛黄,上面“柳州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字样显示与柳州有关——时间最早的一封落款时间为:“1991年11月3日”,写信人为广西柳州地区林运公司姜恩普。
第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于1949年有你村李国仁同志,经南下至广西柳州附近,不幸中敌匪枪弹,经抢救无效而牺牲于柳州。因不知李国仁同志的家乡地址,当时无法转告。现经原籍建昌县农机局梁振生同志联络予知情况。”“该家属有知情者,亦可通信与广西柳州地委老龄委柳州行署民政局联系,办理相关烈属手续。”“李国仁同志和我同是由东北前往广西南下的部队,同是一个中队的战友。”
第二封信显示联系到了李国仁的侄儿李志新,时间为1992年1月19日。主要内容为告知李志新,李国仁评烈士一事正在办理,并回忆1947年几个故人的事。
第三封信时间为1993年7月9日,显示评烈士一事遇到一些波折,需要李志新找当地政府来与柳州地委组织部沟通等等。
李雪梅告诉记者,这3封信是辽宁老家的亲人从家中旧物中翻出来,并在今年3月17日寄至她处的。3封信将线索都指向柳州及一个叫姜恩普的人,于是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这条求助信息。
李雪梅告诉记者,从她记事时起,就知道有一个失落在在外的亲人,家族的人曾多方寻访,可是一直音讯全无。偶然翻出的这3封信,让她燃起了希望。“没想到这条寻亲的微信发出不久,我北京的朋友就给了柳州卢先生的电话号码。”就这样,李雪梅和她的四叔李志会踏上了来柳寻亲之路。巧合的是,李雪梅的朋友李艺冲,正是今年1月30日柳州日报社主办的“柳州首届网络春晚”的导演,此时李艺冲也正在柳州。
意外收获:一本手写的日记里有详细记录
李艺冲联系了晚报记者。
经记者多方走访,写信人姜恩普已于3年前去世。不过根据信上的线索,记者联系上了姜恩普老人的儿子姜耀秋,并在姜耀秋处获得更多关于“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民运大队”的线索。姜耀秋从其父亲留下的日记中,也找到了李国仁较详细的线索。
李雪梅就和四叔李志会一下飞机,就直奔姜耀秋家。在姜恩普留下的一本日记里,有着这样的记载:“十二月十六日,乘汽车往柳州市(中途在十九日那天,距柳有15里左右,发生匪情,不幸李国仁战伤牺牲,下午2时),二十日埋葬(立有石碑一块,刻着庆远分区制,地点:柳州市北门外挑水路北,即弯塘路……)”
姜耀秋还提供了一本书,这本名为《风雨南征》的书,在《民运大队始末》一文中提到,民运大队最初是四野政治部领导下,由冀、察、热、辽及内蒙古等地的十八、十九军分区组成,定名“南下先遣队”。民运大队1949年5月4日从沈阳、锦州入关。衡宝战役结束后,民运大队提前进入广西,并于12月9日进驻桂林。“到桂林市之后,全体成员陆续分往各地开辟新区工作……”
在《民运大队南下大事记》一文中,记载着“12月25日,广西柳州市解放。大队部分先行的同志从桂林出发前往柳州,路经三门江(柳州市近郊),被埋伏在公路右侧山上的土匪突然袭击,二中队年轻干部李国仁同志在英勇反击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同行的‘两广工作队’亦有两名同志光荣牺牲。”
从姜耀秋提供的这两份资料中,李志会和李雪梅获知了亲人确是在柳牺牲及其埋葬地址。但是67年过去了,还能找到李国仁当年牺牲的地点及其墓碑吗?
3月23日下午,一行人来到弯塘路寻找李国仁的墓碑,可是一无所获。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弯塘路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无法找寻曾经的踪影。
艰难寻找:二爷爷的战友还有健在
“李国仁还有很多战友生活在柳州。”在姜耀秋的帮助下,23日4下午时许,一行人来到柳北区友谊路5号地委大院内,找到焦生、张朝选老人。焦生老人回忆,当时部队进入柳州时有3辆汽车,第一辆为武装警卫车,装备较精良,后面两辆车上则是民运大队的队员,装备比较简单。他们从三门江渡口渡江后,就往柳州市区开。“第一辆警卫车开得较快,与后面两辆车拉开了距离。”焦生说,他当时坐在第二辆车上,李国仁则在最后一辆车上。
从渡口往市区开了二三里,就遭到了土匪袭击。“或许是土匪看到第一辆车上装备有机关枪,就把它让过去了。”焦生说,突然公路右侧山上有子弹飞来,当时民运大队只有一两支步枪和几只手枪,很难还击。他们就躲到公路边的水沟中,匍匐逃出了土匪的埋伏圈。后来得知李国仁等几个同志中弹牺牲了,埋葬在弯塘路附近。
张朝选老人则是后一批进入柳州的,他说也曾听说李国仁埋葬在弯塘路附近。“我还听说李国仁结过婚,不过婚后三天就随队南下了。”张朝选提供的线索,让李雪梅等人也非常震惊,因为家人都不曾知道李国仁的这段经历,只知道李国仁随部队南下,直到姜恩普老人的来信,才知道到了柳州,并埋在这块土地上。
“南下一行300人,就他牺牲了!”焦生在河北省加入了民运大队,他非常惋惜地说,民运大队大概有300人,只有李国仁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牺牲了。
听到焦生、张朝选老人的回忆,李志会、李雪梅忍不住大哭起来,“二爷爷啊,我们要带你回家啊!”
李雪梅哭着说,她的爸爸之前也曾多方寻访,不过没能将爷爷带回家。
记者联系到柳州市民政局优抚科,获知在柳州烈士名册上并没有李国仁的名字。焦生等民运大队的不少人,都曾在柳州地区(行署)工作,那么来宾市民政局烈士名册上,是否有李国仁呢?记者辗转联系到来宾市民政局,也是“查无此人” 。在柳州市民政局、来宾市民政局的帮助下,通过查询自治区民政厅烈士名册,也未能找到李国仁的名字。
记者还辗转帮助李雪梅联系到同是民运大队成员的张凤礼、宋楚国、赵建华等老人,所获也有限。这些消息让李志会、李雪梅等人失望不已。
遗憾返京:我们还会再来柳州
24日,柳州下起了雨,但是李志会、李雪梅寻找亲人的心仍然非常坚定,“我一晚没有睡,看完了《风雨南征》这本书,看了一半姜恩普爷爷的日记。”李雪梅希望找到更多线索。
虽然书中、日记中关于李国仁的记载不多,但是民运大队一路南下的经历,让她对二爷爷李国仁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几个月的南下经历,是多么的波澜壮阔啊!”李雪梅哽咽但是骄傲地说。
24日下午,在焦生老人的带领下,一行人从三门江老渡口开始寻访。曾经的老渡口,就在三门江森林公园脚下,现在沿江已经修起了公路。望着江对面,焦生仿佛回到了67年前渡江的情景,“当时江面没有这么宽,我们渡过柳江后,在这边的渡口还有一个粥棚。”
在渡口停顿约20分钟,我们按照焦生老人的回忆,开车沿桂柳路往市区方向驶去。行驶大约1.5公里,上坡来到一个“山头”,桂柳路穿山而过。焦生老人急着说:“好像就是这里了。”
下车之后,老人说,“当时,我们是在上坡之后遇袭的。”时隔67年,周围的变化太大了,焦生对遇袭具体地点也已经难以拿捏准了,只能是一个大概印象了。焦生老人说,土匪的子弹是从汽车右侧山头射来的。
路边正在施工,李志会、李雪梅只能在这个并不是那么精准的地方燃起了一对蜡烛,“六十多年了啊!您的亲人第一次来拜祭您了……”雨越下越大,哭声伴着雨声飘散开去。临走时,李志会、李雪梅还在路边装了几把土……
25日上午,李志会、李雪梅还专程到姜恩普的墓前祭拜,寄托对这位曾经和自己的前辈一起战斗过的老人的崇敬之情。(全媒体记者 喻芬 李俊 )
责任编辑:覃连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