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直属大队的工作人员以两人一组,驾驶摩托车开展执法工作
“撵摊”纠章是人们对城管工作的普遍认识,除此之外,城市管理还涉及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规划、环保、工商、交通、渔政、水利、国土等方面,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为了维护“黄土不见天”的市容环境,是如何面对趁夜色“多拉快跑”的泥头车?他们为了排除居民区隐藏的“定时炸弹”,是如何查处非法经营的燃气“窝点”?他们为了净化城市规划秩序,是如何用“法网”覆盖城市任何角落,重拳打击“两违”还社会公平、正义?连日来,记者走访一支精锐执法队伍——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大队,采访急、重、难、险的城管工作。
有着5年驻港部队军旅生活的 “80后”潘运发身高1.78米,很容易在这支精锐队伍里找到;“70后”陆锋从武警部队转业后,选择了城市管理工作,他俩就像“师兄弟”,言行举止透露着军人的气质,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意气‘锋发’”组合。
检查司机各项证件是否与车辆一致
清理“黑气站”消除安全隐患
“锋哥,今天执法任务比较重,可能全天得在外工作。”“小伙子,吃饱点才有力气工作,刚检查过执法车辆没问题。” 这是3月29日早上7点45分,两人在吃过早餐后的简单对话。执法人员陆锋、潘运发与同事们两人一组,驾驶摩托车开展全市范围执法工作。
整理着装、佩戴执法记录仪、执法证、携带对讲机、执法文书。15分钟过后,陆锋、潘运发与同事们按照事先的工作部署,两人一组驾驶摩托车分散各自区域,开展全市范围执法工作。上午9点05分,陆锋、潘运发例行检查潭中东路北一巷的燃气经营点,该燃气点证照、消防设施配备齐全,燃气储存区与办公室相分离,工作人员配合执法人员检查各项环节。
不过,陆锋说,早在2011年,在河东私营经济开发区及各城区的背街小巷,隐藏着大量打着卖桶装水的旗号,经营燃气的“黑气站”,这些燃气不光来源不明,气罐存储条件非常恶劣,10多平方米的房间摆放数十个煤气罐,床边、灶台旁随意散落,甚至存在擅自分装燃气的乱象。“附近都是居民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难以想像。近年来,通过大力的执法宣传与整治,非法燃气站乱象得到了遏制。”
正在这时,陆锋的手机响起,原来是“12319”热线转接市民投诉,投诉称,东环大道靠近鹧鸪江大桥附近的工地施工车辆车轮带泥,污染城市道路。同时,他的对讲机里也传来指令。
高价“红包”诱惑被一口回绝
“师兄弟”立即驱车赶往现场。10点半,执法人员在该工地检查中发现,尽管施工车辆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渣土的证照齐全,工地出入口设置了车辆冲洗平台,工作人员配合洒水车冲洗路面,但是仍存在车轮带泥现象。潘运发测量了受污染路面面积,并开具执法调查通知书。通过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政策,施工方表示,接受相应的处罚,并按要求立即整改。
意气‘锋发’”组合在现场检查拆违面积、执法文书等事项
然而,有的时候执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潘运发回忆,去年,在市沿江路一施工工地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执法人员介入调查时遭到施工人员阻碍、谩骂,施工方负责人打了多个电话试图“走关系”,未果。最后,该负责人竟拿出1000元的红包欲“私了”,被执法人员一口回绝。“铁面执法”换来的是渣土车规范作业,以及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师兄弟”回到办公室已是中午1点多,午饭过后,下午他们还得处理执法案卷,前来接受处理的当事人有的“讨价还价”软磨硬泡拒绝罚款处罚、有的摆出一副坚决不签字的态度。陆锋、潘运发如“谈判专家”与当事人耐心解释、沟通,完成执法文书的同时,也让当事人了解了相关法律政策。
“严管重罚”车辆污染城市道路
晚上10点半,记者跟随设在市城管直属大队联属办公的“市扬尘治理小组”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市扬尘治理小组”执法人员李铖奕介绍,针对营运车辆趁夜间“多拉快跑”污染城市道路的现象,由公安、交警、城管和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8个联合执法小组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巡查,夜间执法环境相对白天恶劣,司机有的疲劳驾驶、有的“冲卡”不配合执法,甚至还有的拉帮结派与执法人员对峙,阻碍甚至暴力抗法。
这时,在东环大道与高新三路交叉路口,执法人员拦停两辆涉嫌非法改装、超载建筑垃圾的农用车,一辆车身沾有泥块的货车。
“市扬尘治理小组”执法人员检查撒漏车辆
货车司机边叫嚣边打电话给老板:“我开的是空车,怎么也被开单(处罚单据),你们是不是想钱想疯了?”5分钟过后,该司机与赶过来的老板指着执法人员辱骂,并拒绝接受处罚。“车身携带泥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造成掉落,污染城市道路。”执法人员冷静地耐心解释执法依据,违法当事人仍然不配合执法,但这并不影响执法程序的执行。
李铖奕说,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一直工作至凌晨3点甚至更长时间,第二天上午还得完成执法案卷。“实行全天候的执法模式是为了市容环境越来越好,希望市民群众理解执法工作。”
重拳打击“两违”腾出城市空间
30日上午8点,“意气‘锋发’”组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们冒雨来到位于城中区河东村油榨屯一拆除违法建设现场,检查拆违面积、执法文书等事项。记者看到,违建群隐藏在山坡上的密林中,三天建成的“别墅”没人入住,却用于养鸡,实则试图套取拆迁补偿。执法部门重拳出击,遏制“种房者”的嚣张气焰,维护莲花山风景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执法人员徒步从泥路走向隐藏在山里的违建群
遇到执法瓶颈问题,潘运发总是打开手机翻看,在驻港部队训练时的照片,他说,选择回家就业是为了离父母近点,既然选择了城管工作,就用军人的作风对待,再苦再难的工作都会有解决的办法。陆锋常年与妻子、孩子两地分居,他调侃道,正是这个原因,他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希望大家付出的汗水能换来整洁的市容环境。
练好“内功”助力建设美丽柳州
记者采访得知,随着柳州市区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对城市管理工作要求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及精细化。去年,我市“公车”改革后,市城管直属大队执法人员换上更为轻便、灵活的两轮摩托车,平均每人每天日行150多公里,负责处置城市管理的“疑难杂症”,他们有部队转业军人,还有大学毕业生。通过新老队员的“传帮带”,他们对城市管理工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意气‘锋发’”组合在现场检查拆违面积、执法文书等事项
据了解,目前市城管直属大队主要负责对全市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建设施工运输“滴撒漏”行为的查处;“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的查处;全市“两违”督查工作;各城区城市规划、市容市貌、全市燃气的监督检查,以及跨区域执法和重大案件执法等执法工作。
2015年,市城管直属大队共查处各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案件1863起,现场督查“两违”拆除违法建筑1678处,面积1072510.76平方米;拆除违法大型户外广告524块,面积13306.02平方米;开展燃气专项整治32次,没收违法燃气瓶350瓶,督查督办各城区查处各类案件3370件,受理车窗抛物案件1229件,立案处置203件,禁止桥上垂钓专项整治巡查180次,劝离桥上钓鱼者10人。这支执法队伍是守护我市市容环境、维护城市秩序的“突击队”、“加强排”、“重案组”,助力建设“五美五好”新柳州。( 记者 张捷 黄紫微 通讯员 林晓泉)
责任编辑:覃连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