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个高校非遗专项基地揭牌
今日柳州|时间:2016-04-07 07:40 来源:柳州日报 评论:0 点击:2838
观众饶有兴趣参观基地。
日报消息(记者罗秋振报道摄影)3月31日,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与传承基地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揭牌。这个由我市高校承办,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专题的首个专项基地,对于传承本地区优秀传统技艺,宣传柳州民族文化,探索职业院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初由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是我市重要的非遗项目。随着三江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鼓楼、风雨桥、吊脚楼为代表的侗族木构建筑及其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青睐。这些年来,柳州城职院在办学特色定位上确立了“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办学特色。在民族化特色方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研究学会,长期开展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的调查和研究,采访民间艺人,对重要的历史建筑进行测量测绘,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筹建基地的同时,将传统技艺及其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等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当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与传承基地以建筑学、建筑规划和文化人类学为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结合高校的研究项目和教学不断建设。目前的展品有市侗族木构建筑中重要历史建筑的模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工具、民间艺人绘制的设计图稿以及侗族建筑营造仪式中相关器物。博物馆还能为侗族建筑研究者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数据,为侗族建筑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打造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我市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柳州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市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个,自治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个,市政府下文公布了5批共1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韦树朗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