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柳江年轻女村干部牺牲在调解现场

今日柳州|时间:2016-05-09 11:38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办公室里的余海燕
 
 
余海燕的家人悲痛不已
 
 
余海燕的人民调解员证书
 
 
余海燕的任职证书
 
 
这就是那块争议地块,也是余海燕的牺牲地点。
 
         【核心提示】她是个80后,原来在外做生意,年收入30多万元,是村里有名的女强人;后来,她响应号召,回乡当选村干部,领着一个月900多元的补贴。2015年1月1日,她受聘成为基层人民调解员,一年多时间里参与成功调解了30多起纠纷。但是,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016年4月14日:这天上午9时20分,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委副主任、槎山村人民调解员余海燕在处理该村一起土地纠纷案时,在阻止一方当事人行凶过程中遇害,以身殉职。
    日前,市司法局发文追授余海燕同志为“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并号召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特别是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向她学习,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记者深入进德镇槎山村采访,了解到了余海燕生前的一些感人故事。
    
 以身殉职:牺牲在调解现场
 
        在槎山村村委会办公室墙壁上,记者看到槎山村委第七届村干轮值表,上面显示村委会副主任余海燕分管北凤屯,轮值时间为每月的4日、9日、14日、19日、24日、29日。4月14日,正好是余海燕值班的日子。    
 
         “余海燕接到纠纷当事人曾红成电话后,她打电话叫我一起赶过去。”回忆起出事那天,槎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颇凡松数度哽咽。按照槎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定,遇到纠纷,一定要两位村干一起去到现场。由于情况紧急,余海燕没等颇凡松一起,她就先从村委开车赶过去了。前后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等颇凡松赶到现场时,余海燕已经遇害。
 
        事后,市司法局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显示,2015年3月,槎山村北凤屯村民曾庆和与曾红成,因本屯篮球场边约600平方米土地权使用权纠纷,向槎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员颇凡松、曾定生、凌宏琦、余海燕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因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村调解委员会于3月30日向当事人出具了调解意见书,终止调解程序,建议双方不要激化矛盾,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去年5月11日,当事人曾庆和就该纠纷向进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镇调解委员会受理后,于2015年5月13日派调解员蒙宣维、韦柳军组织双方当事人在村委调解室进行了调解。因双方当事人分歧太大,仍旧未能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员当场告知当事人维持现状,双方可自行协商解决,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2015年5月19日,进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出了《终止调解决定书》,双方当事人拒绝签收。
 
        今年4月14日上午,当事人曾红成请来挖掘机师傅到纠纷地作业,曾庆和及其子曾水生见状前来制止,双方产生激烈争吵。9时10分许,一方当事人曾红成电话请求曾经调解过此事的余海燕到现场调解处理。9点20分左右,余海燕赶到现场时,局面已经失控。争吵中,曾水生抽出事先藏在身后裤腰的刀子,余海燕见状上前劝阻,被曾水生捅了多刀致当场死亡。曾红成则逃过一劫。
 
        4月28日,受自治区司法厅领导委托,司法厅基层工作处处长梁和民、市司法局局长李绯到余海燕家中慰问家属,并送上了慰问金。
         
当村干部:立志为村里干实事
 
       “她一年收入几十万元,回来做村干部领900多块钱的定补,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她是村委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干部,很可惜。”颇凡松告诉记者。
 
        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为什么要回来当村干部呢?
 
        槎山村党支部书记曾定生告诉记者,2014年9月,村“两委”换届前,为进一步增强村委干部的战斗力,配优配强村干部队伍,进德镇党委、政府号召进德镇热心、有公心、敢担当的村民到村委任职。曾定生对全村有能力求上进的年轻人进行了动员,其中就有余海燕。经过深思熟虑,余海燕主动参选村委副主任一职,并最终以2019票当选。
 
        曾定生告诉记者,余海燕是村里有名的女强人,她独自在外打拼。当选村干部以前,她的生意已经做得风生水起。2013年起,她就与朋友在桂林市兴安县合办兔子养殖场;她还投资入股一家建筑装修公司,年收入可达到30多万元。更让曾定生印象深刻的是余海燕吃苦耐劳。2013年,余海燕还在柳南区太阳村租了20亩地种葱,她没有雇人,而是自己和另一个朋友整天泡在葱地里。
 
        说起余海燕参选村干部一事,母亲朱另珍说也是为了实现其父亲的遗愿。2012年,余海燕的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父亲生前经常跟海燕说,要“多为村民做点实事”。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要回来做村干部,外面生意这么好不专心去做?她打开背包跟我说,阿叔你看,我有钱,但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做人也要讲一点贡献。”曾定生最后长叹了一口气。    
 
        余海燕不仅能力强,上进心也强。其姑姑余玉英告诉记者,几年前海燕曾问过姑丈如何入党,最终在姑丈的指导下,她写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0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当选村干部以后,余海燕把太阳村的葱地交给了妹妹和妹夫管理,自己则积极学习当好一名基层干部。
 
        在余海燕生前分管的北凤屯,不少村民给予她高度评价。“她是一个工作很认真、很负责的村干部,我们屯是她分管的,每天都会见她来巡查。”村民罗女士说。
 
        2015年1月1日,正值村人民调解员选聘之际,余海燕加入了人民调解员的行列 。一年多来,她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维护了村里的和谐稳定。不过,她还没来得及为村民做更多事情,就倒在了调解工作现场的血泊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孝顺父母:出钱帮家里建新房
 
        朱另珍说晚上做梦时都会因梦见女儿而惊醒,独自一个人流泪。在母亲和三个妹妹的眼中,余海燕从小就吃得了苦。
 
        朱另珍说海燕小时候,就帮着带妹妹们。1981年11月出生的余海燕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3个妹妹,其中最小的妹妹比她小12岁。小妹海桃两岁多的时候,海燕就赤脚走在砂石路上,背着小妹走到在白莲机场,找做工的父母。
 
        读初中的时候,余海燕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5块钱,她省吃俭用,总能省下几块钱轮流给妹妹们买新衣服。初中毕业后,余海燕先是在一所中学饭堂做工。敢闯敢拼的她后来还外出打工、做生意。“家里建新房时,海燕出了一半的钱。”朱另珍回忆道。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余海燕同志是我市8000余名人民调解员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英雄楷模。4月26日,市司法局在市职工疗养院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场余海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记者 李俊 周仟仟)
 
责任编辑:张西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