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好青年】丁张平:让侗族同胞乘上放心船
今日柳州|时间:2016-07-01 13:38 评论:0 点击:2882

个人档案
姓名:丁张平
推荐类别:爱岗敬业
三江侗族自治县因都柳江 、融江 、浔江三江汇集而得名。在千年侗乡,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群众水上出行安全,这里有广西唯一一个办公楼建在乡镇的海事处——三江海事处。三江海事处负责三江行政区域内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管辖通航里程190公里,渡口35道,渡船118艘,辖区年渡运量达175万人次,但工作人员仅有5人。80后丁张平,就是扎根在侗乡为建设“平安交通”忠实履职的其中一员。
2011年,丁张平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进入广西海事系统工作,并自愿来到西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三江,任柳州海事局三江海事处监督员。
刚到三江时,丁张平发现,都柳江 、融江 、浔江水域两岸群众出行竟然还在使用手划木质渡船,这在全国是少见的。
为了推动渡船“木改钢”工程,丁张平一方面走村入户做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使用钢质渡船的好处,说服船员参加内河船舶驾驶员培训;另一方面,他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三江辖区各渡口渡船渡工材料,向地方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2015年底,辖区内100多艘渡船,全部由木质改为标准化的钢质渡船,使侗族同胞结束了千百年来水上交通出行靠手划木质船舶的历史,乘上了安全放心船。
三江号称“百节之乡”,其中规模最为壮观的就数“三月三花炮节”和“二月二大歌节”。在节日当天,数万少数民族群众聚集都柳江畔,抢花炮唱大歌。为了维护节庆水上安全,丁张平驾冲锋艇巡游应对突发事件,驱离自用船舶非法载客,与同事一道排人墙 、站船头,维护渡船秩序,被拥挤的人流推进河中都已经习以为常。在他的维护下,“百节之乡”的重大水上民俗节日,从未发生过一起水上交通安全事故。
为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水上安全意识,他到渡口,上船头,进村寨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为保障侗乡学子上学之路的安全,他建立了平安校船监管模式,使得辖区校船营运安全,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每年春节,丁张平都会带头到渡口 开展“情暖回乡渡”活动,安全护航上千名返乡民工顺利回家。他将安全和温暖送到侗乡百姓的身边,侗乡的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侗乡里的海事人”。
在三江工作这5年,他只能与远在江苏的父母和爱人通过电话和网络交流,在这里更多的是偏远 、贫穷和寂寞。但丁张平表示,来到基层扎根,对于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当看到自己的付出换来三江海事平安,再苦再累都值得。(记者 冼冰)
责任编辑:黄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