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江绕城而过,越来越完善的防洪堤工程保卫着龙城人民免遭洪水侵袭。
20年前的7月19日,对于柳州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场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袭来,交通、供电、供水、通信全部中断,商业、工矿企业被迫停工;全市受淹人数78.9万人,受困人口100多万,市区197条街道有196条被淹,受灾企业1000多家,99%的企业被迫停产,农作物受灾面积116万亩,全市的经济损失超100亿元。20年后的今天,在市区的很多房子上,还清晰地铭刻着这一数字:1996.7.19 洪水位92.43米。

镶嵌在三中路60号所在小巷子居民楼上的洪水记录

被淹的市人民广场 照片由市水利局提供
这场大洪水,在让我市经济遭受严重损失的同时,也给我市带来了反思。从那时起,我市痛定思痛,加快对防洪工程的建设,到今天,已建成防洪堤将近26公里,我市也从一个不设防的城市,蜕变成了市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的重点防洪城市,今后随着洋溪、落久水利枢纽的实施,我市的防洪能力还将提高到一百年一遇。

小区被淹 居民需要搭便桥出行 照片由市水利局提供

照片由市水利局提供

照片由市水利局提供
回忆:水淹到3楼 救援人员往窗口抛食物
本月16日上午,天气炎热,记者来到三中路东一巷,看到居民李阿姨正在66号4号楼下洗衣服。因为地势低洼,4号楼的1楼从建设之初,就设计比其他楼层要高,但没有用来住人,仅是一个架空结构,如今成了车库。

居住在三中路60号所在小巷子的居民都清楚地记得“7.19洪水”中她们都被困在家中
“经常挨淹,只要雨大点就会挨。”李女士今年68岁,她说她在该栋大楼4楼住了几十年,也见证了大楼屡屡被淹的历史。最严重的一次,莫过于1996年“7·19洪水”。当时洪水已淹到3楼,尽管她住4楼,还没有被淹到,但因为周围到处都被淹没了,放眼所见到的地方都是水,家里断水断电,也没有吃的。期间,幸好有救援人员驾船来,往窗口上给她们抛吃的,直至被困了两天,水才慢慢退去。

三中路东一巷这栋居民楼因为地势较低,被淹至3楼
“上个月下大雨的时候,我弟还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被淹。”李女士说,她弟弟在南宁工作,因为有过被洪水淹的经历,每逢柳州强降雨,都要打电话回来问,“我就告诉他,不用担心,已经好多年没有被淹了。”
说起这话,李女士显得有些得意。她说,“7·19洪水”后,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区防洪设施的建设,不仅修建了三中防洪堤,还在三中路东一巷修建了三中泵站。如今,不管是柳江涨水,还是下大雨,她都不用担心,因为涨水会有防洪堤阻挡,水进不来。下大雨,水多了,三中泵站就会启动,将水抽排到江里,不会担心被淹。

图为三中路东一巷这栋居民楼因为地势较低,被淹至3楼
小区被泡几个月 居民搭天桥进出
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罗女士,说起当年“7·9洪水”的亲历时,仍然记忆犹新。
她那年12岁,刚参加完小学毕业考试,就到外婆家过暑假。“我外婆家住在跃进路靠近广雅这边,地势比较低,外婆家住4楼。”罗女士说,当时家里有外公外婆,还有小姨和小姨父。当时小姨已经怀孕了9个月,眼看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产了。

三中路东一巷内有居民楼被淹至3楼
据罗女士回忆,大家以为洪水也就淹没至一楼,也没想着搬家,不料洪水很快就倒灌进了小区,大家才开始慌了。
“停水前家里都蓄好了水,但要先留给小姨喝。一家人的用水,还要走到黄村去接水。”罗女士说,小区被泡了几天之后洪水才渐渐退去,但是小区一楼被倒灌进来的泥土堵住,水一时排不出去,居民只好在二楼的走廊搭了一个天桥进出,这个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期间,外公单位免费发放了冬瓜,那段时间天天都吃冬瓜。
在这场洪水中,让罗女士印象深刻的还有附近的柳州铁桥。

三中路60号所在小巷子在“7.19洪水”中被淹了一米多深
“我经过的时候,看到铁桥上面有好多人,在清理垃圾,后来还开了火车来压桥,即使是这样,都还能看到桥面在晃动。”罗女士说,当洪水退后再次经过铁桥时,她看到铁桥的铁杆都被冲撞得有些弯曲,原本行人能走的石板也被冲没了,铁桥上只能容下一个人弯着身子走过去。
如今,每次柳江发洪水,罗女士都要到江边去观看,但望着滚滚江水,她心里并不担心,这主要源于我市有了防洪堤和防洪排涝设施的保护。

白沙防洪堤
不断延伸的防洪大堤守护家园
我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应按100年一遇至2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曾经我市被称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但“7·19洪水”以后,我市痛定思痛,加快了防洪堤的建设,结合柳江的特点,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我市以堤、路、园结合为建设特点,结合今后自动化运行的发展需要,与城区防洪堤的布局进行配套升级,打造既美观又护城的防洪堤坝。

白沙防洪堤

滨江东路的防洪堤沿着居民区围墙而建
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黄黎明介绍,我市防洪工程体系包括城区的防洪工程和上游的洋溪、落久水利枢纽等调洪水库,主城区防洪工程分为河西、河北、河东、白沙、鸡喇、鹧鸪江、静兰等7个独立的保护区,已建成的堤防25.8公里,堤防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

滨江东路上防洪堤

西堤路防洪堤把沿江小区与柳江隔开来,免遭洪水侵袭

西堤路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设了总装机容量近3万千瓦的28座泵站、闸门73座、穿堤涵91座,其中泵站抽排设计标准为雨洪同期20年一遇,排涝闸自排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整个防洪工程可保护区域面积65.1平方公里,保护人口47.7万人。柳州用二十年时间,具备了“50年一遇”的城市防洪能力。

西堤路沿江低洼地带的居民楼

因为有防洪堤,尽管在江边低洼地段建起的居民楼也变得十分安全
自城区防洪工程规模建设以来,我市已经历七次较明显的洪水,已建防洪工程均陆续投入使用,均发挥出了有效的防洪作用。其中2009年“7·5”洪水,更是突出体现了防洪工程的巨大作用。

因为有了防洪堤,滨江东路低洼路段的居民区免受洪水侵袭

2016年4月11日,今年首个洪峰过境。
2009年“7·5”洪水洪峰水位89.64米,流量26700m3/s,为城区防洪堤工程始建以来第一大洪水,这次洪水过程中,投入运行堤防24.75公里,泵站累计运行台时679小时24分,抽排内涝洪水619万立方米,减少城区受灾面积约18平方公里,避免近40万人口受灾,减少洪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1亿元,有效保障了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我市经济社会建设成果,防洪效益十分显著。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区范围还将建设白露堤、官塘堤上段、阳和堤,总投资为9.9亿元,拟建堤线总长9公里,排涝泵站10座。同时,随着柳江上游的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通过堤库结合、综合调度,可将我市的城区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还将提高融安、融水、柳城等沿江县城的防洪能力。届时,柳州在面对洪水来袭时,将会显得更加从容!(记者 李书厚 黄筱逸 黎寒池)
责任编辑:黄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