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检察人】赵彦超:常在复杂案情中找到突破口
今日柳州|时间:2016-08-08 09:57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点击:3081

【小档案】
姓名:赵彦超
年龄:34岁
性别:男
职务:柳北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
“渎职案背后,有权钱交易的影子;权钱交易背后,往往存在渎职犯罪。”这是赵彦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从检11年,虽不是该院查办案件最多的检察官,但他却是办理渎职侵权案件的专家,抓“贪官”,查“昏官”,治“庸官”,他是犯罪嫌疑人眼里锋利无比的剑。
边做边学成为“杂家”
初见赵彦超,他身材魁梧,不说话时略显威严。他平日里很忙,近段时间一直在柳城县办案,少有时间回到检察院。刚回来一天,第二天又要赶去县里,一去就是大半个月。他说,办案子就是这样,只要手头有要查办的案件,就停不下来。
在同事眼里,赵彦超有一股子钻劲。他2010年底通过公务员考试,从融水苗族自治县检察院考入柳州市柳北区检察院,当时第一次接触反渎工作,一窍不通。于是,他每天拿着书本“苦读”,学习相关的法律政策,向师傅“取经”。
2012年9月,赵彦超通过“线人”得到消息,发现市某局的出纳涉嫌贪污、挪用公款,他立马着手调查,认为公职人员贪污,背后一定有渎职问题。由于此案涉及大量的财务专业知识,赵彦超决定自学,他走访市财政局财务科,请教会计协会的老师,为查案做铺垫。在办案过程中,面对案发单位财务制度混乱,嫌疑人长达8年时间作案,有300多笔贪污挪用款项、近10个银行账户等情况,赵彦超从未有过一声抱怨,他一笔一笔查账,理清了犯罪嫌疑人贪污挪用公款4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搜集到相关财务人员存在渎职失职的证据材料。
打铁还需自身硬,赵彦超通过学习金融、财会、建筑等专业知识,钻研犯罪心理学、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等,成为一名“杂家”。
胆大心细成为“神探”
别看赵彦超长得高大威武,其实他也是个心细的人,尤其是在办案时,总是比别人想得多,想得细,常常在复杂案情中找出突破口。
2013年8月,某铁路扩能改造征地拆迁办公室(简称“铁办”)曝出特大贪污、受贿、渎职案,在专案组发现某涉案企业存在骗取征地拆迁补偿款的线索后,该案交由柳北区检察院反渎局立案侦查。赵彦超带领侦查人员只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询问证人证言、审查现有证据材料等工作,确定了相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致使国家征地拆迁补偿款流失达38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当时柳江县检察院已追缴了1500万元,剩下的2300余万元,由我们来追。”赵彦超气愤地说,一笔巨大的国家补偿款,因为层层疏忽,就这样落到了他们公司的账户上,实在是让人咬牙切齿。他下定决心,势必要把钱追回来。
不久后,赵彦超接到线报,称涉案单位有一笔1000多万元的执行款准备执行到账。于是,他立马跑到银行,通过查询,得知部分账款已被转走,账户余额只剩600万元,赵彦超直叹“可惜”。但他当机立断,把这600万元依法冻结。
接下来,他指出,重点从开户银行存款转到该公司的各种项目投资上入手。果不其然,通过各种汇出入账单,办案人员抓到了该公司的“弱点”,并展开一系列行动。截至2014年12月,该公司终于将剩余的2000余万元涉案款项全部退缴到柳北区检察院并上缴国库。在今年1月,该案件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全区反渎精品案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赵彦超带领团队查办了不少典型反渎案件,其中的当地农机系统渎职犯罪案,他让空壳公司原形毕露;以及2015年的一起动物检疫案,揭开了越南生猪走私利益链……身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反渎职侵权一线的办案检察官,赵彦超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从一名“学徒”变成“神探”,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忘我的拼搏奉献精神,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他眼里,每一件渎职案件都是最重要的案件。(记者 范桢 通讯员 李华文 /文 记者 黄蕊/图 )
责任编辑:李昕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