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哒】22岁的她从桂林来柳 只为完成救人这件大事
今日柳州|时间:2016-08-12 10:33 来源:柳州1号 评论:0 点击:3487
“以前听说抽骨髓觉得很可怕,成年后了解到其实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很简单,所以就入库了”。2013年6月27日,来自桂林的护士小黄在单位集体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那一年她才19岁。据她回忆,当天和她入库的还有另一个人,但万万没想到“中奖”的会是自己。3年后的2016年8月12日上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的特需病房里,22岁的她在闺蜜的陪同下,顺利捐献出含造血干细胞悬混液。这份生命礼物的接受者是一名大她3岁的女性白血病患者。
据中华骨髓库广西分库的数据统计显示,小黄是广西的第21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其中,有24人是医护人员,占到总人数的11%左右。
医护大家族:我们支持你
据小黄介绍,她们家里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很多,很多长辈经常参加献血活动。而今,面对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小黄选择了隐瞒思想观念较为传统的父母,并将实情告诉了同样是护士的舅妈以及舅舅。舅舅舅妈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损害,又能帮到别人,既然妈妈会担心甚至是阻挠,那就不告诉她,但他们一定支持她。
在小黄的科室里,和她一样年龄甚至是比她还小的护士很多,对于她选择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很多姐妹表示很佩服她,她太勇敢了,等她回来要请她吃大餐。
陪她来柳州的小杨同样是一名护士,这次她专门请了公休假,只为了陪同小黄好好完成这件救人的大事。
医护人员:我们感同身受
据柳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在柳州的2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中,有4人是医护人员。在工作当中,市红十字会也经常接到来自我市各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可以说,由于医护人员经常面对病患,甚至是和他们共同面对生死,所以更能理解病患和家属身心承受的巨大折磨。此外,除去平时经常听说的医护人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很多科室还会主动为贫困的危重病人筹集手术费,帮助他们寻找最后一线生的希望。(记者 周仟仟)
新闻加点料:
在很多年以前,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有另外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捐献骨髓。那时候,说到捐献骨髓令人恐惧。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的工作,由中华骨髓库负责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提供移植相关服务等。据统计,我国现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百余万,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8万人左右,其中一半是儿童,超过75%的患儿来自农村。
到底有多难?
那时候,由于大多数人对捐献骨髓仍旧停留在“钻骨取髓”,并且会极大地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这一层面上,这一误解的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开展。虽然在后来,有很多的医学人士和新闻报道不断澄清概念:捐献骨髓其实捐献的是造血干细胞,中华骨髓库采取的方式是从外周血当中采集含造血干细胞悬混液。而通常说的亲属间进行的骨髓捐献只是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抽取骨髓是从髂骨部位穿刺,而不是从脊柱。难道说,澄清概念之后就能一帆风顺了。并不。
既然是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那为什么患者要交如此高昂的医药费?为什么要打动员剂,这是什么药物,对我有伤害吗?为什么要住院,还要住7天?还要再抽血配型、体检,怎么这么麻烦!想做件好事怎么这么难!
是的,这件事看起来很麻烦,可实际上却很简单,虽然简单,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做。
捐献的几率有多低
首先是配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败的关键。由于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因而配型难寻。同卵双生兄弟姐妹的配型相合率为100%,非同卵双生或者亲生兄弟姐妹为25%,而非亲缘关系的相合率就更低了,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是几万、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能够配型成功着实不易。
对捐献志愿者而言,配型成功是关键的第一步,此外还有很多可能影响捐献的因素。志愿者需要在三甲医院进行全身体检,体检合格继续等待患者方面的消息。与此同时,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也很重要,很多志愿者家属会阻挠捐献,而漫长的7天捐献假期则要求志愿者所在单位给予理解和支持。
同样的,患者也需要经历各种变数和挑战。他的身体状况是否合适移植,是否等到了移植仓,以及是否凑足了手术费用。此外,万事俱备时,志愿者临时毁捐将造成致命的打击,还有运送干细胞的途中可能经历的各种不可抗力影响。这真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
可以说,志愿者和患者在经历的是一次从“中奖”到顺利“取奖”的艰难过程。
责任编辑:李昕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