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产党员】陈毅杰:传承工匠精神 练就卓越技能
今日柳州|时间:2016-08-19 08:36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点击:3362
陈毅杰翻阅专业书籍学习
一个人,经手炼出超过100万吨钢,要花多少时间?陈毅杰给出的答案是31年!在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的转炉炼钢厂里,陈毅杰是一位“炼钢老人”,他是炼钢车间的灵魂人物。从炉前工成长为总炉长,他花了16年时间;从总炉长变身炼钢技能专家,他又刻苦钻研了15年。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团队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创办了“陈毅杰创新工作室”,带出40余名优秀徒弟。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突出贡献奖……这些殊荣的背后,是陈毅杰对“工匠精神”的肯定。
攻坚克难 推动炼钢自动化
1985年,陈毅杰20岁,初踏进柳钢转炉厂冶炼车间,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有的工人用手推车拉着一车车的合金,有的炼钢工人拿着6米长的钢样勺到炉前取样……如今,宽敞的操作台,自动化炼钢,轻松按下几个按钮,炼钢过程一气呵成。“刚来的时候,柳钢只有3座15吨的小转炉,现在有8座120吨至150吨的转炉,这31年,我有幸见证了这个巨变。”陈毅杰自豪地说。
为了当好一名炼钢工人,陈毅杰肯吃苦、勤学习,一步步从炉前工做到炉长。当学徒时,他上班提前两小时来,下班延迟两小时走,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就虚心向前辈请教。这不,学徒期未满,他就被破格提拔,直接担任炼钢副炉长。“当时生产条件艰苦,很多炼钢工人在生产车间都会发生一点小意外。”采访时,陈毅杰脱下鞋子,指着脚上的一块大疤痕,他说,在一次钢水出钢时,钢包机构出现故障,钢水直接漏了出来,一不小心,漏出来的钢水溅到他的左脚,滚烫的钢水让他疼痛不已,他忍着痛说没事,让大家赶紧拿钢刷把钢水刷掉。那时,脚上的皮已被烫焦。如今,看到这块伤疤,陈毅杰会心一笑:苦是苦点,但回头想想还是值得的。
陈毅杰在认真填写工作记录表
2001年陈毅杰担任转炉厂冶炼一车间总炉长后,开始搞理论研究,每一年都攻克不同的技术难题。他为了改造转炉炉衬,常常爬进闷热的炉壳内,对炉底、出钢口等关键部位进行检测,有时在炉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正是这样的干劲,陈毅杰做出了不少成绩,2007年,35吨转炉炉龄首次突破20000炉大关;2009年,150吨转炉实现一键式自动化炼钢等等。看着柳钢转炉炼钢厂一步步向前发展,陈毅杰很是欣慰,因为他是这里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传承技艺 希望徒弟更好更强
陈毅杰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在转炉炼钢厂,200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员就要勇当技术创新的尖兵。” 陈毅杰时时激励自己。经过不断的学习摸索,他创立了提高转炉路产寿命“三步”操作法,研制出“无缝式可塑性挡渣塞”……2010年,陈毅杰凭借精湛的技术荣获中华技能大奖;2011年,柳钢转炉厂里以他的名字创办了“陈毅杰创新工作室”。
陈毅杰(右)在操作室
“创新工作室目前有21名成员,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带领团队做好技术攻关。”在该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墙上列了一个个攻关项目,还有“师带徒”名单和先进操作法的立项。为了培养骨干,陈毅杰要求每个成员有计划地完成各项任务,开展各类技术讲座、进行技术竞赛培训、开展操作实践经验交流会等。
陈毅杰(左)与炉长查看炼钢数据操作
在同事眼里,陈毅杰是个技艺精湛、有胆识、有魄力的老前辈,大家都十分尊敬他。“师傅在我们柳钢炼钢人当中是最优秀的,我一直把他当作学习的典范。”陈毅杰的徒弟何骏说,师傅长期在现场工作,立足岗位,勇于突破创新,他处处挑重担,解决疑难杂症的技术难题,具有责任心,在职工当中做好表率,凡事都冲在最前面。
还有几年,陈毅杰即将退休,为了传承技艺,他尽力多带些徒弟,将自己的所学全部交给年轻一代,希望徒弟们变得更好、更强。(记者 范桢 黄蕊)
责任编辑:黄燕明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