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老奶被骗不停汇“手续费” 只为换保险柜钥匙...
今日柳州|时间:2016-08-30 21:42 来源:柳州1号综合 评论:0 点击:3036
(图片源自网络)
“阿姨,您老往陌生人账户存款,是不是被骗了?”8月23日下午2点,桂中大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来了一名老奶奶,一会儿说要存500元,一会儿又说要存1万元,工作人员觉得不对劲,劝老人三思,可老奶奶不听,执意要存钱。
当天上午,老人到银行转了600元到他人账户,没想到,老人下午再次来到银行。当时,工作人员看到老人一边在接电话,一边点头说:“马上存,马上存。”大家意识到,她有可能在跟骗子通话,便打电话报警。
柳东派出所民警赶到后,耐心询问老人:“阿姨,您先别着急,跟我们说说为什么要转钱啊?”“哎哟,要是不存钱,他就不给我寄保险柜钥匙了,那个保险柜有17万元呢!”老人说,这两天有个卫生部部长给她打电话,说她有一笔钱丢了,现存在一个保险柜里,如果想要回这笔钱,先给他转点“手续费”。聊天中,民警得知老人姓余,今年69岁,家住高新一路。
正说着,老人的电话又响了,对方催着说没见钱到账。这时,民警示意老人把电话交给他们接听,可老人一时说漏嘴,跟对方说:“民警想跟你们说话。”刚说完这一句,对方立马把电话挂了,再拨过去已无法接通。民警告诉余阿姨,对方是骗子,这钱转了就要不回来了。但余阿姨不顾民警劝说,还是执意要汇钱。
于是,民警联系上余阿姨的老伴,告知此事。老爷爷一听,连忙跟着民警来到银行,找到老伴拿回银行卡和存折,到柜台前假装办理转账。“行了,钱我转好了,咱们回家吧。”老爷爷拉着老伴的手,总算劝她回家了。(记者 范桢 通讯员 杨汉强)
延伸阅读: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
按理说,老年人阅历丰富,他们“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恐怕还要多,为何更容易上当受骗?
其一,网络时代,各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而老年群体中,接触网络的人相对较少。不是他们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对于网络时代的种种骗局缺乏认识,更容易受骗上当。
其二,老年人对传统媒体的认同度高于年轻人。在老年人看来,报纸、广播、电视上说的,总不会骗人的。事实并非如此。
老年人上当受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各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审查工作,严禁以养生类节目的形式发布广告。通知还规定,养生节目主持人必须取得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质,依法持证上岗。演员和社会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
第三,老年人缺乏关爱的确也是他们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调查揭示,20.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缺乏关爱,14.4%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遇事没人商量。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独立,结婚成家后大多与父母分开居住,平时很少回家,这种事实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如此看来,老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只是一个表象,其深层次症结需要综合治理。一方面,老年人要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接触新生事物,比如,消除网络恐惧症,真正做到老有所学;另一方面,做子女的需要增强对老人的关爱意识。为人子女,平时要有意识挤出一点时间,多陪陪父母,多尽一份儿女的孝心。当然,有关方面也要加强对各种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消除老人上当受骗的根源。
(来源:柳州晚报、楚天都市报等综合)
责任编辑:黄燕明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