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一些骗子开始将魔爪伸向准大学生们和他们的父母。新生报到之前,由于学生和家长对新学校的情况不了解,对新生报到、就读的程序、规则不清楚,再加上学生们涉世不深,容易被蒙骗,种种因素综合下,这个时段成为“开学骗局”多发的时节。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提醒:新生和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以下8类骗术 。
骗术一:诈骗电话
骗术特点: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 。这类诈骗电话或诈骗短信通常以资助新同学学费 、生活费等理由,自称为教育部门或校方人员,骗取学生银行卡密码 。
防范措施 :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不应要求学生到ATM机或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 。
如有类似要求的,请先向老师 、当地教育部门 、广西学生资助网等核实求证,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必要时要向公安机关报警 。新生和家长也要对自己的隐私严格保密,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 、家庭成员 、地址 、电话等 。
骗术二:虚假承诺中介陷阱
骗术特点 :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可能不太好,希望可以通过打工缓解经济压力,有个别家教中心会以几十元中介费的要求承诺提供家教机会,但可能你只试教一次便被辞退了,这是常见的骗人方法 。
防范措施 :新生入学应先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要盲目寻找各类兼职工作 。
骗术三:热情帮忙借机行窃
骗术特点 :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 、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 。
防范措施 :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被骗 。
骗术四:推销假冒伪劣产品
骗术特点 :到寝室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 。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文具 、手机 、电脑之类 。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得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
防范措施 :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市场购买 。
骗术五:冒充老乡趁机盗窃
骗术特点 :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趁机盗走学生财物 。
防范措施 :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另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
骗术六:冒充老师骗钱财
骗术特点 :报到后,在宿舍寝室休息,有人进来说 :“你们是今年的新生吧,我是某某老师,这是某某卡请把费用交一下 。”既然“老师”来了,就赶快交钱吧,付了钱拿了卡,这个“老师”是谁,没人认识 。
防范措施 :在正式上课之前,你只认辅导员,不要轻信陌生人 。
骗术七:孩子”要钱
骗术特点 :“爸妈 :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和生活费到我同学的银行卡上……”由于子女到外地读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家长会收到这类短信,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 、手机没电等情况,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 。其实骗子是用骚扰电话等手段促使新生手机被迫关机 。
防范措施 :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上当受骗 。家长应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 。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可能是骗子的计,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 。一时联系不上,还可与子女的同学 、朋友 、领导 、老师等联系,同样可避免上当 。
骗术八:孩子出“车祸”
骗术特点 :骗子往往假冒医生 、老师 、同学等人物,谎称大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出现意外病情,要求家长汇款到某某医院的账号,从而向家长行骗 。
防范措施 :大学生一定要谨记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手机借给陌生人,要把身边较为熟识的辅导员 、老师或是同学的联系方式交给父母,一旦遭遇骗局,方便父母核实情况 。
特别提醒 :做到“三多”切记“三不要”。一要保持通信畅通,多和家人联系,互通信息;二要多问,多向学校里的老师 、辅导员等了解学校及周边的环境 、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三要多留意网上披露的一些诈骗案例,吸取前人的教训,当骗子找上门来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被其骗术迷惑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 、家庭成员 、地址 、电话等;不要随意搭乘车辆,不法分子很可能会打着校车的幌子来接新生,进行诈骗甚至盗抢;不要随意接受帮助,很多车站都会有“小红帽”帮你拿行李,不法分子会趁机盗抢贵重物品 。(记者 赖柱武)
责任编辑:李昕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