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几种习惯的要注意!你可能就是诈骗犯的下一个目标
今日柳州|时间:2016-09-23 14:51 来源:广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评论:0 点击:3763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上窃取、贩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今年以来,我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其中,破获网络诈骗案29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2人,涉案总额数亿元。
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一共破获网络诈骗案29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2人,涉案总额数亿元。那么,近期网络诈骗有哪些新的作案手法呢?

一、QQ诈骗。
手法: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互联网黄页获取潜在目标背景资料,一般使用“全国工商信用查询系统”、“企查查”等网站查询企业预留的法人代表名字、联系方式、QQ、邮箱等信息,以企业(公司)负责人或者同事名义要求发送最新通讯录为由和利用手机木马获取通讯录,摸清公司内部人员情况,伺机以拉群方式扮演企业(公司)负责人角色直接实施诈骗。并利用银行转账单截图生成器的网站下载并生成假银行转账单蒙骗受害人。
二、微信诈骗。
手法:犯罪分子多使用境内微信账号和对公银行账号实施诈骗,作案手法与QQ诈骗有相似之处。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联系购买注册的微信账号(国内、境外微信)加以伪装,采取拉微信群方式扮演企业(公司)内负责人角色,以签订合同、业务资金往来等名义要求汇款。
三、手机木马诈骗。
手法:犯罪分子主要利用170、171等手机卡、伪基站发送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对不特定的手机用户植入木马后获取信息用于诈骗。
四、手机短信诈骗。
手法:此诈骗作案手法多数以企业老总的名义发送更换号码的信息,受害人保存“新”手机号码之后,再发送借钱短信来达到诈骗的目的。
警方点评:想要避免这些网络诈骗,市民一定要记住以下两点:第一不要轻易点击网址链接;第二在汇款时一定要打电话确认。
七大容易引发风险的网络习惯,你有吗?
网上购物、移动支付、云存储……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利,然而如果使用网络时不注意自己的习惯,可能也会给一些不法之徒带来可乘之机,导致资金的流失或隐私的泄露。

应对方法
● 不要晒火车票、机票、登机牌等,机票和火车票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
● 不要晒护照、家门钥匙、车牌、位置,这些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露你的生活圈;
● 不要晒孩子照片及姓名,爱晒孩子的父母们,不妨限制一个分享范围;
● 不要晒家中老人照片,老人容易上当受骗。
此外,“晒”时要注意屏蔽一些人和功能。如使用微信时,可把“附近的人”、“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等选项关闭。
应对方法
● 对于陌生的二维码,尽量避免扫描;
● 对扫码送礼品等活动也应提高警惕。
此外,智能手机可通过蓝牙传播病毒,别人通过蓝牙间谍软件也可查看你的电话本、信息、文件,修改你的音量,替你拨号等,所以平时没有特殊用途时,请关闭你的“蓝牙”。

应对方法
● 选择正规的APP应用商店安装应用;
● 对协议和提示的内容仔细阅读,进行甄别;
● 尽量选择赋予较少的权限,以免造成信息泄露。

应对方法
● 除了性格测试,网络上每天都会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出现,网民一定要冷静,先认真辨别新事物,不要太有好奇心。

应对方法
● 网络云盘同步存在文件泄露的风险,建议不要存储涉及个人隐私、公司秘密等重要文件;
● 先对文件分类进行强加密再存储。

应对方法
● 有选择地填写快递收货信息、不贪便宜;
● 收到网购货品后,涂黑快递信息再处理包装;
● 如快递公司不能送货上门,需自提或是只到小区门口,就尽量不要填写详细门牌号等信息。

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75.93%的网民存在多账号使用同一密码的问题,44.42%的网民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姓名全拼设置密码,17.05%的网民从不更换密码。
应对方法
● 在这方面一定不能偷懒,密码要有一定的复杂度和长度;
● 最好是英文字母大小写、数字和其他符号交叉组合;
● 不同的网站和应用,不要用相同的密码。
原标题:《网警曝光广西4种新诈骗手法!这些习惯很多人都有 》
责任编辑:李昕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