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到底|双沙路接连挖出的3枚炮弹去哪了?还有危险吗

今日柳州|时间:2016-09-24 14:15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2011年4月,专业爆破人员挖深坑对一枚大炸弹进行炸毁处理。(资料图片)
 

  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工程(双沙公路)工地,工人在驾驶挖掘机作业时,从泥土中接连挖出3枚炮弹。21日,晚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记者23日了解到,21日有工人又从泥土中挖出了两枚小型炮弹。工地频频挖出炮弹,这些炮弹到底有没有危险?被挖出的这些炮弹又将被做何处理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均是教练弹没有爆炸危险
   

  市特警支队三大队指导员蒋弦弦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需要开挖建设,在开挖过程中,有些工地就会挖出炮弹、手榴弹等存在危险的物品。
   

  这次双沙公路挖出的炮弹,也是他们去处理的。按照以往的处理方法,他们在处理时都是先将航弹移至安全区域,放置在排爆罐内,待储存一定数量的炮弹后或根据炮弹的实际情况,再联系专业的爆破公司对这些炮弹进行集中销毁。
   

  据介绍,在我市目前发现的炮弹,很多都是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因此还存在爆炸的可能性。此外,即便不会爆炸,一些炮弹因长时间埋在地下,弹体本身有可能受到损坏,万一该弹恰好是燃烧弹或毒气弹,如果因为挖掘产生泄漏,也同样会造成危险。
   

  不过,从双沙路挖出的这几枚炮弹,与之前其他工地挖出的炮弹有明显的不同,虽然炮弹的大小和弹头、尾翼都与真的炮弹一样,由铜铁打造,但不同的是,弹体的填充物却是混凝土,弹里也有没有引信,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在双沙路挖出的这几枚炮弹仅是做训练用的教练弹,并不是真的炸弹,因而不存在爆炸的危险。
   

  尽管如此,但并不能排除双沙公路工地里就一定不会有存在危险的炮弹,因此还是要提醒施工人员,在作业时,如发现有炮弹,不管是何种炮弹,也不管炮弹的大小,最好的处理办法是赶紧报警,保护好现场,然后远离,由警方来处理。千万不能因为好奇就靠前围观,尤其不能擅自触碰、搬运、分解等。

 

2011年4月,拾荒人员在柳工大道一工地内发现了重约500公斤的炸弹。(资料图片)

 

有些炸弹威力依旧惊人
   

  据了解,我市每年都要对从工地中挖出的手榴弹、炮弹等危险品进行销毁。尽管这些炮弹长埋地下数十年,但爆炸的威力依旧惊人。
   

  比如,2011年4月份,有拾荒者在柳工大道一工地捡拾废旧时发现的一枚大炸弹。当时特警、排爆专家勘查发现,这枚炸弹长约1.7米、直径约50厘米、重约500公斤,炸弹上有“昭和十五年七月”的日期标记。据此认定,这是一枚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空投未爆炸的炸弹。
   

  后来,市特警部门与专业爆破人员,将这枚大炸弹运到郊区一山脚下,并将大炸弹深埋到地下,通过炸药引爆法成功销毁了这枚大炸弹。由于爆炸威力巨大,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 该山脚被炸出一个直径8米、深3米多的大坑,大量的泥土更是被炸飞出100多米远。
   

  由此可见,虽然时代久远,但深埋地下的炮弹依然有可能存在惊人的爆炸力。因此,在施工或者探测过程中,如果发现炮弹,切勿随意搬动,更不要敲打引信,要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交由警方处理。(记者 李书厚)

 

 

责任编辑:李昕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