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不符?工资没发?他们让你“足不出企”解决纠纷
今日柳州|时间:2016-10-12 10:28 评论:0 点击:3080
培训企业调解员
“我的薪酬与劳动量有点不相符。”“我们的工资怎么还没发啊!”“公司应该搞点文体活动留住人心”……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类声音不可避免,更属正常。但若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损害职工权益,影响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阳和工业新区的答案是防线进一步前移来“破题”,即通过在企业内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起企业与职工调处纠纷的桥梁,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小处或萌芽时,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有序,也让员工们在工作中更加有干劲了!
搭建沟通的桥梁
“调委会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柳州瑞利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员工不约而同地说。为什么小小的调委会会被劳资双方同时认可呢?事情还得从10年前说起。
瑞利公司是2006年进入阳和的小微企业,初期员工有60人。由于对劳动关系工作不够重视,2006年至2012年期间,因劳动争议纠纷被诉案件多达30余起,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不仅企业管理层被劳动纠纷缠得焦头烂额,企业员工同样迷茫。
该怎么办?解决这道难题迫在眉睫。2012年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柳州瑞利机械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为“破题”的关键。企业调解委成立后,阳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委派专职调解员,帮助企业做到规范用工,对有情绪的员工进行沟通、疏导,从源头上预防劳资纠纷的发生。
对此,企业职工黄启朗也深有感触。他2006年即进入瑞利,现已成长为一名班组长,企业调解委前段时间就解开了他的一个心结。原来,今年以来,瑞利公司在抓管理、精益化生产中,对班组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量增大,工作标准提高,但薪酬一直沿用旧的方案。黄启朗就想不通,认为不公平、不透明,于是他主动找到调解员杨杰反映。随后,杨杰及时与公司管理层沟通,最终促成公司组织含公司领导、调解员等在内的薪酬评定小组,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班组长薪酬方案。
新的薪酬方案出来后,企业组织对所有班组长进行培训。这让含黄启朗在内的班组长都明白自己的薪酬是怎么算的,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心中的疑问解开了,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
瑞利公司董事长曾凤清介绍,企业调解委搭起了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2013年以来,公司内的劳动纠纷不仅大幅减少,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得到员工的大力支持。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新区“两化融合”的示范企业,企业年产值已突破亿元,企业用工人数由原来的60人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人,真正实现以和谐促发展。
“五减五赢”增活力
现在,成立调解委的企业尝到了甜头,阳和规模以上企业均成立了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100多人的调解员队伍,让多数纠纷“足不出企”得以化解,改善了劳资关系,劳动纠纷明显减少。
据介绍,成绩的取得,是“用腿”和“用心”所获。阳和劳动争议调解委调解员蒋传海想起首批企业调解委成立的经过时,仍然记忆深刻。起初,一些企业对于成立调解委积极性不高,误以为会给企业造成额外负担。他和同事一趟趟跑企业沟通、做工作,最终才让一些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成立了调解委,并协助企业选出责任心强、处事公道、有威望的员工等为调解员。这些成立了调解委的企业也尝到了“和谐劳动关系”对发展带来的甜头。
据介绍,阳和工业新区对成立调解委的企业,每家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助,并通过主动上门服务,制作调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等送到企业,指导企业建立纠纷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鼓励和帮助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议。
现在,成立调解委的企业实现了调解员资源联动,相互交叉兼职,基层调解活力大为增强。这让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化解在萌芽状态,更实现了“五减五赢”目标。即减少了维权时间和成本,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减少了当事人的疑虑和误解,赢得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减少了调解的工作量,赢得了调解效率的大幅提升;减少了案件进入仲裁、诉讼程序的压力,赢得了政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减少了劳动争议纠纷引发的群众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赢得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记者 李俊)
责任编辑:黄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