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产业该如何发展?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今日柳州|时间:2016-10-26 09:57 来源:柳州1号 评论:0 点击:3835

来自全市的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坐在一起想干什么?26日上午,我市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把脉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描绘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

那么
大家都关心的柳州文化产业该如何发展
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点情况
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据估算,2015年柳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0.06亿元,占GDP比重为1.74%,比上年增长11.7%。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57家,比2013年增加4家。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柳州的文化产业拥有自治区文化示范基地9家、示范园区1家、动漫人才培养基地2家,三江县成为自治区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鹿寨县、融水县成为自治区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县。截至2015年底,“柳州1号”APP下载量10.8万、“柳州发布”粉丝12万以及“柳州晚报”粉丝10万,成为媒体发展的新模式。
重大项目不断涌现。从2009年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起,我市一直强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柳州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党的十八大后,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石尚1966文化艺术产业园、窑埠古镇、凤凰河温泉文化旅游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建成,为柳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东盟国际龙城府文化休旅世界、星光大道、柳州文化艺术创业园(东方梦工场)等一批新项目正接踵而至,即将掀起柳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柳州市出台的系列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的背景下,市财政不断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投入,2012-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19.01亿元。2013-2015年共扶持45个项目资金共计1600万元。2013-2016年共有12各项目获中央、自治区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累计金额1620万元。

主要存在问题有这几个
总量较小。虽然近几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较快,均高于同期GDP增速,但由于总量较小,因此与发展目标存有较大差距。
发展失衡。一是产业结构失衡;二是区域发展失衡;三是企业规模失衡。
政策缺乏。我市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但与之相应的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尚未配套。虽然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已在研究制动中,但至今仍未正式推出。
人才难求。柳州市文化产业人才匮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缺乏;二是创意研发人才缺乏;三是经营人才缺乏;四是人才政策还不尽合理和完善;五是文化产业规模较小。
合力不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精减机构的大背景下,原有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入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施“文化+”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培育文化消费;加强人才储备;加强项目储备。
三江侗族自治县、鱼峰区、市国土局、市统计局及市文发公司等12个部门、单位代表先后发言,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焦耀光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重大项目不断涌现,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要清配看到我市文化产业总量小、层次低、政策少、合力弱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文化产业,拓宽思路,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用实招实式求突破发展,打牢发展促进机制基础和产业统计调查基础。抓好六个关键:确立重点发展行业、建立健全发展政策、积极建设重大项目、努力构造发展平台、深入挖掘柳州特色、不断优化人才环境。(记者 李俊)
责任编辑:黄燕明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