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莲藕的种植在柳江两岸源远流长,最迟在唐代,柳宗元就曾以诗《柳州峒氓》,记载了山民用“荷叶包饭”赶集的情景;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马平县志》中这样介绍:“四季有之,而味颇淡。”民国二十七年(1938)版《柳江县志》介绍莲藕已发展到“红、白两种”。

50年代至70年代,莲藕的种植,基本属于自给自足,很少上市交易。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百朋镇成功走上了本土莲藕的改良之路,藕农到武汉良种藕基地引种藕种,结果不但亩产翻番,且节粗白嫰,有松、粉、香的口感,“玉藕”美称一时名扬柳州市场。

柳江县政府和农业部门因势利导,通过宣传发动、派人调种、成立技术协会、培育经纪人等频频出招,大面积改良本地藕种。经过十年的发展,全镇从1990的122亩到2000年突破10000亩大关!2000年5月,央视在《变化中的中国》栏目播放了百朋镇农业结构调整的专题片。在“玉藕效应”的辐射和带动下,十多年来,柳江全县双季莲藕种植面积节节攀升,至2016年已达5.3万亩。

柳江莲藕从外形看,藕节均匀,皮肉雪白、光滑,被誉为“白玉莲藕”(简称玉藕);内里肉厚多汁,甘甜脆口,营养丰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钟爱。

从2005年开始,柳江莲藕出口到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有超过5000吨莲藕漂洋过海进入国际市场,占当季莲藕产量的80%以上。

近年来,柳江县大打绿色生态经济牌,力推柳江莲藕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先后创办了绿顺、白玉、酒泉等6家莲藕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紧密合作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产品100%的清洗、分级和包装销售。同时引进和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莲藕生产基地、研发莲藕深加工产品,年产莲藕糖、莲藕
糕系列产品达到1000吨以上,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

如今的柳江,莲藕产业,已延伸到:荷叶茶、莲藕糕、莲藕汁、莲藕羹、九品香莲茶、九品香莲花瓣茶、九品香莲花蕊茶,等。还带动了竹筐包装、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柳江百朋荷花文化旅游节,据县旅游局统计,共吸引游客130万人多次。

小莲藕做出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目前,柳江县是我国最大的双季莲藕种植基地,种植示范已辐射全县12个镇,总面积5.3万亩,莲藕年平均亩产值达13000元以上,新增产值2500元,增长20%以上。带动旅游收入500万元以,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01元,比拓展区高11%以上,比辐射区高15%以上,比全县高21%以上。

“生态产业、绿色富民”,一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柳江模式日渐成熟。莲藕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在柳江这片千年沃土之上,自由舒展。为更好地促进柳江莲藕品牌发展,柳江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柳江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要求和柳江莲藕产品特色及所处地域特点,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柳江莲藕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界定为:柳江县现辖12个镇,总面积2537.28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