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变身书吧 柳江两岸“最美声音”竟然是...

今日柳州|时间:2016-11-21 12:59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坐过绿皮火车
 
小编今天就要给你们介绍一个
 
不一样的绿皮火车车厢
 
 
变变变
 
“绿皮车”变身书吧
 
  柳州工业博物馆的这两节绿皮车厢,于2013年退役后,加入工博的现役展品行列,并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见证者”而为游客所喜爱。15日,记者在参观中却看到“24小时书吧”几个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
 
这是工博作为柳江文化带主题区之一
 
在主题区打造中的创新之举
 
↓↓↓↓↓↓
 
  柳州工业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阵告诉记者,通过将室外陈列的这两节车厢升级改造,设立“24小时书吧”,乘客登上火车,即可在车厢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刊。这个“24小时书吧”在今年国庆期间试运行期间,就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整个长假期间,书吧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目前,书吧有近万册各类书刊,而为了丰富书吧的藏书,目前还在继续增加和向市民征集。
 
 
  据介绍,经过前段时间的试运行后,书吧还将进一步升级。目前,书吧暂时只在周末白天开放,接下来还将逐步实施无人看守24小时开放,市民可自由上车看书,并自觉保持书吧内的环境,看完书后自觉归还,倡导诚信的氛围。
 
 
  “这既让工博内的工业展品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又深化了柳江文化带工博主题区文化内涵,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陈阵表示,“绿皮车”变身书吧可谓一举多得。 
 
读书声成沿岸最美声音
 
  与“24小时书吧”相对安静的读书环境相比,柳江文化带上朗朗的读书声,同样是柳江两岸“靓丽的风景”和“最美声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
 
 
从窑埠古镇沿着沿江步行通道
 
来到柳州文庙北门
 
十来块奇石上
 
刻上了《论语》中经典名句
 
这里就是今年9月份刚刚完成的“论语林”了
 
▼▼▼▼▼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柳州文庙管理所所长李捷告诉记者,作为柳江文化带“七区十三点”之一,文庙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举办的国学名人堂、寒暑假公益活动营、“周周讲、天天学”等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数万人次市民参加,春风化雨般让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今年5月,文庙开办的国学名人堂已进行了第七讲,先后邀请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王松、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柳州籍登山运动员刘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厚祥等资深专家、名人面向市民进行宣讲,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无独有偶,15日下午,记者来到金沙角走访时,看到的“五月花书吧”,从里面传出来朗诵《论语》的声音同样令人着迷。2015年7月26日,我市9名老团干,倡导发起成立了金沙角五月花书吧志愿者服务站。走进书吧,就会被墙壁上“读书时门槛最低的高贵”标语所打动。书吧吧主之一的陈燕飞告诉记者,目前服务站共有吧主志愿者143名,上架书籍4000多册。成立以来,服务站每天都会开放,为市民提供免费的阅读环境和服务,书吧每月还会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成立一年多来,服务站感召了许多书友由路人转变为读者,由读者转变为书友,由书友转变为志愿者。
 
 
春风化雨细无声
 
  24小时书吧、论语林、国学名人堂、五月花书吧……这些都是我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柳江文化带中,涌现的新鲜事物。正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刘正铭所说,打造柳江文化带,就是要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筑城,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漫步在柳江文化带的“两路七区十三点”中,感受着这条江、这片山、这些人与这座城。是的,文化就是“人化”,就是“化人”。一座城在发展中,要想继续升华,就必须要在文化上“下真功夫”。那安静的书桌,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正是春风化雨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让文化的魅力散发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润入每一个人的心田吗?(记者 李俊)
 
 
 
 
责任编辑:黄燕明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