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肇事逃逸14年终被抓 竟是刚买的新车“出卖”了他...
今日柳州|时间:2016-11-24 13:19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点击:2742
14年来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邓某
更改了姓名
平日里为人低调
很想“漂白”之前的历史
但他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违法事实
对受害者家庭造成的阴影却一直存在
....
14年来,柳州交警不放弃追查,近日成功在江西将邓某缉拿归案。11月20日,在江西省丰城市公安局,柳州市交警支队交通犯罪侦查大队民警将邓某带上警车。
让我们来看看事件的回顾
↓↓↓
时间回溯到2002年12月13日10时30分,19岁的邓某骑自行车在桂柳路由西往东行驶至园林建设处门前路段时,碰撞了站在路边的蒋某,造成老人跌地受伤。路过的热心群众报警并将老人送医,邓某随即被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鱼峰大队民警带回大队进行调查。
邓某说去借钱来支付医药费
却趁机逃得无影无踪
经初查,邓某独自一人来柳州打工,暂住在工厂里,在柳州无家人和朋友,生活拮据。对伤者蒋某的治疗费用,邓某表示会去向工友借钱来支付。
2002年12月24日,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鱼峰大队将案件移交事故处理大队(现已更名为交通犯罪侦查大队)办理。当民警通知邓某到案时,发现他已消失无影。
事故大队接办该案后,多次对邓某进行传唤,始终不见其到案。民警到他打工的地方进行调查得知:邓某谁也没通知,不知何时已收拾东西悄悄离厂。
邓某肇事后始终不露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于2003年1月8日做出事故认定:邓某负事故全部责任,蒋某无责任。2003年1月25日,事故处理大队将该案立为交通肇事案进行侦查。虽然责任认定已经下达,案件也一直在调查之中,但嫌疑人始终不归案的消息让受害者家属雪上加霜。
当年,柳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水平远不如现在,也未实行实名制,人口流动性大,管控较难。民警想方设法求证、彻查,先后辗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进行地毯式调查。
但案件调查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
民警多次前往嫌疑人家乡调查
却得知嫌疑人已改名
长期在外打工,极少回老家
未能掌握到他的具体行踪...
2016年,交通犯罪侦查大队针对该案对现有信息进行再梳理再分析,并依托技术手段,调取嫌疑人现今和当年照片比对分析。办案民警认为嫌疑人面部变化明显,脸颊额头趋于圆润,表明其生活状态趋于稳定,很可能已有稳定工作、结婚生子。
专业经验加身、科技系统助力,几经辗转,民警在广东东莞一带发现邓某蛛丝马迹,且了解到邓某名下登记有一辆小轿车。种种迹象印证了民警对其生活状态好转的推测。
有了线索后,11月15日,该案正式进入收网工作。民警驾车远赴江西,再次对邓某改名后身份细节进行核实,并决定直接和其家人开门见山把话说清楚,争取得到其家人支持。
在当地派出所民警带领下,办案民警见到邓某亲属,将案件告知其家人,现场进行法律宣讲。从家属处得到邓某联系方式后,民警以政策攻心,迫使嫌疑人前来投案。
邓某得知柳州交警联系自己,十多年心理防线终崩溃。他答应立即回江西老家投案。民警接到邓某后,日夜兼程将其押解回柳。
邓某供述:当年发生事故后,法律意识淡薄的他觉得这是个“大麻烦”,借着回厂机会,收东西一走了之。离开柳州后他更改姓名,辗转各地打工,吃苦肯干,有了一定积蓄。他平日里为人低调,驾车也遵守交规,不出国不回老家,过上了表面安稳的日子。
一起经过简单明了的案件,却因邓某的侥幸心理与无知,原本平静幸福的两个家庭都蒙上了阴影。等待邓某的必将是法律的制裁,案件成功破获,终于给死者及其家属一个满意的交代。(通讯员 朱云婕 曾洁)
责任编辑:黄燕明 罗方婧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