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跨越——柳州日报社喜迁新址!

今日柳州|时间:2016-11-28 09:59 来源:柳州新闻网 评论:0

​ 

  今日阳光灿烂,但更灿烂的是柳报人的笑脸。从11月28日起,柳州日报社从中山西路67号迁到新址潭中东路72号。新起点,新跨越,简单而庄重的启用仪式在报社新址举行。

 

 


柳州日报社新大楼(记者 赵伟翔摄)

 

 

  “柳报大楼立起来,柳报精神扬起来,柳州宣传威起来,柳州精神唱起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焦耀光用四句话,期望柳州日报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在柳州日报社全媒体矩阵覆盖受众突破160万,传播力、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和柳州日报社搬迁到柳州报业大厦办公,实现了采编工作和经营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双喜临门的日子,焦耀光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柳州日报社表示热烈的祝贺。

      

搬新大楼了!记者们合影(记者赵伟翔 摄)

 

 

  焦耀光说,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发行量、阅读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依托传统媒体的采编原创资源,柳州1号APP、柳州发布微信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影响力显著增强;凭着奋发向上的创新劲头,“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的影响力稳步攀升,排名全区前列。他希望,柳州日报社以喜迁新址为契机,聚焦主业,团结奋进,实现装备设施脱胎换骨、媒体阵地升级转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传播手段更加先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发展战略,为我市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双目标”加油鼓劲。

 

搬新楼好开心!(记者赵伟翔 摄)

  

 

  柳州日报社社长阳天说,今天,我的心情和在场的记者编辑一样,非常激动、非常感动。激动是因为,经过几代柳报人的艰苦努力和敬业奉献,柳州日报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媒体矩阵覆盖受众突破160万;感动是因为,正是有市委和宣传部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有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扶持,有各兄弟单位的呵护和帮助,才有了我社今天喜迁新址的幸福和喜悦!( 记者 赵伟翔)

 

看,上面有我!(记者赵伟翔 摄)

 

别动,笑一个,来张合影!(记者赵伟翔 摄)

 

 

  挥手,在不舍与喜悦中说再见,报社今天搬家了

  从红光大桥那头,到壶东大桥这头

  新起点,新跨越

  十几分钟的车程,却见证了她的新征程

(记者赵伟翔 摄)

(记者赵伟翔 摄)

 

  67年前,刚好是这个季节,我们集贤创刊

  红旗遍地展,文笔著华章

  她是广西解放后第一份创刊的市委机关报

  是柳州最权威的主流媒体











 

  67年后,朝着朝阳的方向,我们再次起程

  高楼千里目,喜看大江流。

  她是广西最早实现报网融合的地市报

  全媒体矩阵覆盖人群突破160万


 

  67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

  始终高唱主旋律,如实反映百姓心声

  做柳州发展的记录者和守望者,

  做广大读者的忠实朋友。

 





 

 


 

  这是真正连通百姓的平台,是柳州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

  如今已成为报网融合的前沿阵地






 

  每一次乔迁,我们都要致敬众前辈,感谢他们打下的雄厚基业

  

  从铅印到激光照排,从廖廖数版到如今数十版

  从传统纸媒到数字新媒,再到微信矩阵与柳州1号APP

  她以各种方式,整整记录这座城市67年光阴的故事


 

  每一次乔迁,我们都有难舍的情怀,急急呼朋唤友留影再留影

  我们曾在这里欢笑,在这里哭泣

  或将继续在这里活着和老去

 



 

  夸父永远追不上太阳,但他始终未曾停歇  就像

  记者写不尽春华秋实,却一直行走在路上


 

  怀旧的是老报人的眼中含殷殷的期待

  站在窗台上,老马写下:

  坚持四向写春秋,

  旗帜高扬为党讴。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更高楼。

 

 

 

  跃动的是新报人的心,满是蠢蠢的欲望

  跑在走廊里,小黄喊道:

  万丈高楼爽爽哒!

 

 

  再挥手,在不舍与喜悦中道别吧

  再见!中山西路67号

  你好!潭中东路72号

  车子已驶进崭新的院子里

  我们的新家到了!(赵伟翔/文)

 

责任编辑:陈婕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