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杨大姐婆家所在大寨。
清朝初年,广西三江林溪大寨数百户人家都姓吴。寨内有十几对男女青年相爱而不能成亲。于是他们就约定在同一个晚上一起到村寨的宗祠里集体上吊自杀,以示殉情。
此事轰动了整个侗乡。自古,款约有规定:同姓同寨不能结婚,有“三十天路程是姑娘嫁出去的去处,四十天路程是罗汉(小伙子)娶妻的地方”之说。
为解决这种婚姻疑难,清乾隆年间,今贵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三江,湖南信道等九十九个大寨的款首,聚集到今贵州省黎平县境内的中朝款坪,倒牛合款商议制定了“破姓开亲”款约。
讲款活动
破姓开亲”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人数庞大的大姓房族分成几个小房族,以便小房族之间可以婚配。如今,吴姓房族有了“腊梅”, “腊年”, “初供”,“腊现”四个房族。房族之间可以婚配。也有的地方将姓破开分成内外两姓。如黎平县永从上寨村的侗族,他们对外一律为石姓,对内则有单、宋、沈、钟、兰等五个姓氏之分,可以相互通婚。
破姓通婚后,人们可以“隔一栋屋,结一门亲。隔条河,做亲戚。隔后门,成一对”,“村头要姑辈并不碍事,村脚娶晚辈也不算犯俗规”。 从此,就近嫁娶蔚然成风。
三江县独峒乡干冲寨款师林永忠说:“每年春节期间,寨子少则有四五对,多则十几二十对新人结婚。新郎新娘大都是本寨人,有的还是不同房族的同姓男女。”
但破姓开亲为的是解决远娶远嫁的困难,而不是提倡近亲结婚,所以《九十九公合款》明确规定:“同族出五服,过五辈”才能通婚。
这也是侗乡一个独特的现象,真可谓是“以爱的名义起款”。而侗款的与时俱进,也正是它生命力和影响力长久不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