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柳州是座“文化三城”?因为我们有这“三宝”!

今日柳州|时间:2017-01-04 19:49 来源:柳州日报 评论:0

侗族鼓楼

 

 

  柳州,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到,柳州不仅是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壶形”古城、钟灵毓秀山环水绕的山水之城,更是一座民族风情特色浓郁的多民族融合之城。这“文化三城”的概念,如何体现出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风情魅力?

柳州山水相融,乐趣蕴藏其中

 

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壶形”古城

柳江回环相抱让龙城呈现“大盆景”形态

 

  柳江河道弯曲,将市区分为河南、河北两部分,绕城如壶形,故柳州又称“壶城”。从城市格局和整体风貌特色来分析,柳州主要体现为 “壶形”古城。举例来说,柳江贯穿于市区,其蜿蜒东流、回环相抱、绕城如壶,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另外,柳江独特的河道流向把北岸历史城区围绕成三面临水的U形半岛。

 

文庙祭月

 

  U形构成了柳州历史城区空间格局,主要包括古城的平面形状、方位轴线及与此相关联的道路骨架和空间尺度等。它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和城市文化景观上的差异与特点。

 

  比如,U字形地形让柳州产生了功能各异、建筑特色不同的街区和建筑群风貌特色:南片的太平西街以小商品市场为主,为岭南特色骑楼建筑;北片的曙光西路街区以饮食、商业休闲为主,是传统民居典型;靠近江水的东门城楼街区以历史文化展示功能为主,保存有完整的明代城门建筑。

 

侗乡楼前人悠然

 
民族风情浓郁的多民族融合之城

龙城民族文化代表可概括为“四绝”

 

  柳州为什么能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城市硬件条件足够,更重要的是多经过民族融合,柳州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样强大。

 

  据了解,我市城市规划师在对我市历史城区和部分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和整治专项规划研究后发现,柳州作为汉、壮、苗、瑶等多民族的聚居城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具体分析起来,柳州的民族文化代表可概括为“四绝”:“壮歌、瑶舞、苗节、侗楼。”

 

苗族同胞的节日——“百鸟衣”芦笙拉鼓节
 
  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负责人说,“四绝”的民族特色给我市带来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系列坡会群、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和彩调等四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山歌、侗戏、高沙锣鼓、螺蛳粉制作工艺、长安文场、侗族花炮节、侗族款文化等多项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江风雨桥

 

钟灵毓秀山环水绕的山水之城

山水风貌独特自然景观引人入胜

 

  柳州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在古人的心中是一种什么印象?对此,诗人有诗云:“展翼欲飞去复还,愿留喜兆在人间;漫夸南岸群峰秀,北雀轩昂是主山。”由此可见,柳州钟灵毓秀山环水绕的特点对整个城市来说,山体独立于城市中,是极好的点景和对景山体 ,这样的山水风貌独特自然景观往往能引人入胜。

 

苗族芒蒿节

 

  另外,以柳江以南的历史城区为例,其整体自然山水架构较好,山水环绕,城区南部有马鞍山,城区东部有驾鹤山和灯台山。太平西街历史传统街区位于城区中部,现状主要职能以日用小商品批发为主。此外,其他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包括胡志明旧居、乐群社等近代建筑以及驾鹤小桃源、灵泉寺等文物古迹。

 

大龙潭第二届芦笙大赛吹芦笙

 

  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情魅力如何加以规划保护?又该如何定调?市规划、文物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历史文化作为柳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力度和投入,对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社会和城市居民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重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发展城市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日报记者  江宏坤  报道摄影)

 
责任编辑:李昕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