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写的壮观!裸露山体变成绿油油的“梯田”
今日柳州|时间:2017-03-22 08:41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4990
在泥土上植树种草,这不难,但要在寸草不生、鸟不拉屎的石山上,尤其是一些近乎垂直的山壁上植树种草,那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这不,在银仔山采石场,站在山脚,抬头仰望,发现裸露的山体上,建起的一条条长七八百米的钢筋混凝土V形槽,分割成了一块块的“梯田”。透过无人机的视角,可以看到这些V型槽内被填充上了大量的黄土。
整座山体裸露的面积比较大,有3万多平方米,且比较陡,倾斜角度几乎都在45度以上,有些石壁还呈90度,整座山标高60多米,坡长150米左右,施工存在不小的困难。
山体修复治理施工人员黄先生说,从2010年起就开始开展山体绿化修复工程,在做之前,工人需要先往石头内打入30多厘米深的钢筋,然后搭模板,之后再通过卷扬机索道将混凝土拉到山上,再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将混凝土挑或抬过去,倒到模板上,混凝土凝固后就形成了V形槽,整座山共有20多条、七八百米长的V形槽,混凝土的用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完成V形槽施工后,还得往山上运黄土,愚公移山是将山石运走,他们则是将黄土运到山上进行回填。以前靠人工,肩挑背扛,不仅辛苦,还危险;现在有了卷扬机和索道,虽说往山上运黄泥是轻松了不少,但索道也只是能将黄泥纵向往上运,横向的搬运,还得靠肩挑背扛。由于山体比较陡峭,工人施工时只是戴有安全帽,但是绑不了安全绳的,因此行走时就需要非常小心,手脚还得比较灵活。
据了解,银花山从1972年开始采石,直至2002年4月才被禁止使用。闭坑后的矿山未进行矿山复垦,原工作面裸露,植被覆盖率几乎为零,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我市于2008年组织力量对山体进行治理,治理工程于2010年完工,2011年通过验收。
目前银仔山山体修复绿化项目V形槽已做完,黄泥也快填完,剩下的就是植树种草了。在植树种草时,除了一些小乔木需要挖坑种外,其余的采用混喷的方法进行种植,即将泥土、草和小乔木的种子以及肥料一起混合,然后通过机器喷到山体上。
为了确保植被成活,施工人员还在山顶最高处,建设了一个可以装30吨水的水池,届时通过喷淋系统给植被浇水。目前,水池已建好,但水管尚未布设完。
如今,银花山脚,发现治理后的山体就像是梯田一般,在每节梯田上都植有草和生长着不少小灌木,看起来郁郁葱葱的,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曾是一片被开采后留下的荒山。
近年来,我市通过市级财政出资、上级财政补助及鼓励民间投资等筹资方式,已对市燎原路白面山、桂柳路金银山、银花山、学院路与西江路交会路口金鸡岭、柳石路(罐头厂路段)山体、柳石路鸡窝洞、太子山等山体进行治理绿化,效果明显,许多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荒山,已经逐渐披上了绿衣。(记者 李书厚 黎寒池 )
见习编辑:六六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