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我市公示第四批历史建筑候选单位

今日柳州|时间:2017-04-21 11:02 来源:柳州规划 评论:0
日前,我市公示了第四批历史建筑候选单位。

第四批历史建筑与以前的历史建筑一样,

或被高楼大厦所湮没,或被隐藏在不被人知的角落,

在漫长的时光中,静静地看日出日落、观云展云舒。

不同的历史建筑,也隐藏着不同的秘密,

第四批历史建筑也有它们的故事:

被誉为“柳州国宾馆”的柳州饭店建筑群,
留下了几多名人趣事;
象征着“八桂子弟兵精神”的钢军亭,
诉说了北伐战争中那些血与火的考验;
沙塘“广西农事试验场”走出三个农业部长,
南方“农都”让柳州闪耀全国;
原址重建或修复的小南路民居群,
讲述“1945侵华日军撤退柳州犯下的那些滔天罪行”。

第四批历史建筑候选单位名单如下:

01 柳州饭店旧建筑群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柳州饭店是柳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接待基地,素有“柳州国宾馆”之美誉。曾先后接待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知名人士李宗仁、胡志明等多批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

2、3号楼位于柳州饭店内,靠文昌桥处,连同1号楼,均称为“小红楼”,三栋建筑的建筑风格相同、建设年代一致,为1952年始建,1953年竣工,为砖木结构,高9米;均为典型的欧洲西洋式的两层小红楼,外墙红砖砌筑,屋顶效仿欧式构建。


1号楼与3号楼,分别为胡志明与周恩来在柳州居住过的地方,这两栋西洋小楼见证和经历了20世纪国际关系中印度支那问题最重要的事件。1954年7月3日到5日,周恩来和在柳州饭店举行中越领导人会晤,就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涉及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最后达成了在日内瓦会议上立场的一致。柳州会议虽然是日内瓦会议的“会外之会”,却对日内瓦会议最后形成协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更是在柳州会议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艺术家赵丹也曾住过3号楼,赵丹是在1978年12月应邀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时入住三号小红楼的,赵丹题诗:“荔枝年年醉红楼,总理丹心润柳州。三姐传歌明善恶,青山树碑日月流。子厚遗风留柳乡,罗池水竭又何妨。源连四海橘香远,总理遗言铭画堂”。而他在小红楼居住的40多天里,挥笔创作了200多幅字画,也是其“获得了第二次艺术青春!”之地。


董必武曾入住过2号楼,其与1号、3号楼共同作为柳州饭店的最早的楼,共同见证各知名人士、国内外的元首与领导人对柳州发展的肯定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现1号楼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志明旧居”中的“红楼旧址”。
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位于柳州饭店内,为5号楼,是三层苏式风格结合的建筑,其整体浑厚宏伟,建筑体量宏大,结构方正。
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是负责本市政府外事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同时履行市委外事工作领导机构的职责;是柳州市执行国家外交政策和处理重要外事工作的归口管理和协调部门。

02铜军亭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钢军亭位于鱼峰山南面山腰,为攒尖式凉亭,为砼结构六柱钢盔样造型,顶部内拱外圆,酷似军人戴在头上的钢盔,亭高约四五米,凌空矗立。


钢军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北伐战争(1926-1927年)中屡建奇功而造,是新桂系最后留在柳州的标志性遗迹,亭子竣工,第七军军长廖磊亲题匾额和写下《钢军亭题词》:“钢其筋骨,钢其心志。靖难御侮,尽瘁国事。钢军钢军,华胄之英。百折不挠,以树钢名。更期尔后,克尽精忠。巩固山河,贯彻始终”。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两军同属北伐军,他们从广东向湖南、湖北进军,以消灭军阀吴佩孚势利为目标,是北伐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第四、第七均在战争中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屡立战功,有特殊的功勋建树。第四军多数是广东子弟,第七军多数是八桂子弟,四军有“铁军”之称,七军有“钢军”之誉。1934年,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第七军的战绩,时任七军军长廖磊特雇上海有名的制造商立此亭,题额“钢军亭”,1945年,日军撤离柳州时大肆纵火破坏,鱼峰山亦不能幸免,钢军亭却因异常坚固而犹存至今。


文革期间,由于“破四旧”,将钢军亭的宝顶被破坏。


03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办公楼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原柳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推广、应用、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院所。成立于1926年11月25日,前身是位于柳州市羊角山一带的“柳江农林试验场”,由于频受洪灾,于1935年冬搬迁至沙塘至今,2006年5月正式更名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抗战时期,柳州是战时后方,沙塘的“广西农事试验场为广西全省最高的农业研究机关”(马君武,1940)人才荟萃,成果卓著,曾有南方“农都”的美称。1940年至1944年,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同志就读广西大学农学院时曾在此地学习、实习,原台湾农业行政长官李崇道,香港农业署长黄承达与何康同志一起同时在此求学,人们常称三个农业部长从沙塘走出。在新品种选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重大项目协作攻关、技术咨询、科技普及、培训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华南及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在农业科学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办公楼为4层砖混结构,为单廊式建筑,现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主要办公区域,外表为米黄色水刷石,建筑保留完整,主体结构良好,其东西两侧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现办公楼一楼门厅留有何康题词“发扬艰苦创业优良传统     为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04 柳州市地委礼堂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柳州地委礼堂主要以砖混结构为主,中西结合的外部形式,入口处采用中式悬山顶和西式混合柱式相结合,主体建筑采用中式的砖瓦结合形式,左边为仿六角亭形式建造的中式亭台,建筑整体平稳端庄。


在当时由于柳州市一直没有一个市直机关开会的合适场地,大多借用柳州地委礼堂使用。因此地委礼堂作为市直机关作为重要的会议中心,见证了柳州地区众多的会议、决策的产生。


建筑面宽约43米,进深约20米,建筑面积共约594平方米。


05柳州市印刷厂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柳州市印刷厂一共有3栋建筑,其中一栋为两层砖混结构的中西结合的建筑,外墙为中式的青砖砌筑,屋顶是中式的硬山和西式的图案相结合。另外两栋为苏式风格砖混结构建筑,2016年经过立面改造,改成现在白色涂料及仿古青砖外墙的立面效果。


柳州市印刷厂前身是民国25年(1936年)国民党桂系军阀主办的《广日报》、《柳州日报》印刷厂,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市印刷厂以承印报纸为主,1956年公私合营后,承接市内各单位的印刷任务。1987年,市印刷厂成为国家定点生产书刊、广西生产书刊、商标装潢、条型码及信封等产品的定点厂。现厂区内原车间厂房、办公楼等建筑保持完好。


06 柳州铁路运输公司建筑群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广西柳州钢铁公司建筑内部主要以钢结构为主,外墙红砖砌筑加以抹灰处理,多采用硬山顶上覆青瓦,部分厂房用蓝色的彩钢板覆盖。层数多为一层。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柳钢运输公司为1971年由武汉钢铁设计院柳钢设计组设计,拟列入历史建筑为相连的两间,为典型的工业大跨度建筑:一个为专修机车车头的机车库,一个为专修车辆的车辆库,建筑面积共约4400㎡。


建筑现存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外立面与结构均保留完整,现状作为检修厂区的机车一直使用。


07 小南路民居群

(地理位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见习编辑:六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