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致敬身边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今日柳州|时间:2017-05-01 16:09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今天是第127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向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奉献的每一位劳动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场坚持不懈努力劳动的过程,人们在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年,甚至一辈子的劳动坚守中,找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坚守岗位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生价值,诠释了对劳动信念的坚守。


【杨自蓉:坚守岗位一做就是30年】



航天战线的军品生产有些工序因其特殊性,无法实现机器代替人工,线包绕制就是这么一种完全依赖手工技能的工作。杨自蓉是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部装车间线包班班长,在绕线机旁,一干就是30年。


线包绕制,可以称之为“指尖上的芭蕾”,直径0.05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铜芯漆包线,一层又一层,均需密密匝匝整齐布列绕制在线圈上,要求不能重线、不能破线,绕制完成的线圈经检测,要达到各种技术要求。



杨自蓉(右二)在工作


杨自蓉这项完全依赖纯手工技能的工作,难度大、花费时间长,但她坚守了30年,如今她已成为军品部件装备线上为数不多依靠纯手工操作技能的顶尖人才,“工作肯定是辛苦的,但是为了航天事业,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做下去。”


杨自蓉的坚守,保证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孙树斌:27年用心保障千家万户用水安全】



今年48岁的孙树斌,是柳州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管网维护部应急抢修班组的班组长,负责管道应急抢修,特别是直径300厘米大管的应急抢修工作。哪里有水管爆裂,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每当接到爆管信息,孙树斌要在40分钟内快速赶往现场。由于城市水管大多埋在地下,凿开水泥地面后,必须深入道路下方才能进行抢修作业。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穿上雨衣、雨靴,戴上手套、安全帽就得往下钻,如果因为爆管导致积水过多,他还得进行蹚水作业,常常是夏天热得一身汗,冬天又冷得直哆嗦。每个月光维修用的手套,孙树斌都得换掉十多副。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24小时内必须修复。他说:“27年,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每次抢修结束恢复供水,周围市民的一句‘辛苦了’就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


【蒋菊芬:26年开公交车行车里程可绕地球20圈】



“您好,欢迎您乘坐公交车。”这句简单的礼貌话语,蒋菊芬每天都要重复说上百次,成为她坚守公交车司机岗位26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次说起这句话时,她还是如26年前刚当公交车司机那般,真诚、热情、笑容满面。


蒋菊芬今年47岁,是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的四星级公交车驾驶员。1991年,21岁的她就开始当公交车司机。此前,她还做了一年的公交车售票员,因为觉得开车是个技术活,就学开车成了一名公交车司机。蒋菊芬说,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从没有想过改行,虽然很辛苦,但她相信不管什么职业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她说,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乘客的精神鼓舞,这或许是她坚守岗位26年的动力。26年来,蒋菊芬安全行车超过8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20圈。


【薛宏元:穿着30多斤的铅衣做了24年手术】



“选择学习CT、核磁共振,还是介入治疗?”1993年,薛宏元从三峡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后,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学习,在选择学习方向时,导师让他再三考虑。结果他还是选择了学习介入治疗,用导师的话说:做介入要想清楚,这可是一份对健康有害的工作。但薛宏元这一做,就是24年。


薛宏元是市柳铁中心医院介入导管室的主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每天都要穿着重达30多斤的防辐射铅衣,在血管造影机放射出X射线的导管室里工作,手拿着导丝、导管为患者进行手术解决疾患,而自己却接受着射线的侵蚀,承担着掉头发,发生皮肤类疾病、血液类疾病等风险。



他说,每次自己通过努力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的生命赢得了时间,即便再辛苦再危险,也觉得值得。24年来,他进行手术七八千台,挽救了无数生命。


【梁双成:20年来每天凌晨4点起床收运垃圾】



1997年,梁双成从湖南永州来到柳州打工,成为一名环卫工人,这一干就是20年。20年来,他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天还蒙蒙亮就出发了,直到傍晚才收工回家。


十多年前,梁双成到小区收运垃圾,当时的条件还很艰苦,只能靠人力拉车。小区里的单元楼少则几栋多则十几栋,每栋楼都没有电梯,全凭梁双成上上下下、挨家挨户地上门收垃圾,收完后再将沉甸甸的编织麻袋一层一层地背下楼。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又寒风刺骨,但不管多辛苦都可以忍耐,最害怕的是付出劳动,他人却不理解、不尊重的心酸。



梁双成说,如今,20年的坚持,不仅养活了一家人,也换来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荣誉,做一辈子也心甘情愿了。


【龙飞:10年来为近2万户居民保障用气安全】



业内有一句这样的话形容燃气管道抢修工作:苦不苦,就看中燃维修组。龙飞是柳州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抢险维修调压班的一员,无论是户内维修还是户外抢险,一年四季都是风里来雨里去,但他已经坚守了10年。


每天上班,龙飞就要背着重达十几斤的工具包,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上门为用气异常的用户进行户内维修,检查问题,排除险情。当遇到燃气泄漏事故,又要马上投身抢险一线,在燃气泄漏的危险环境下,及时处置泄漏问题,保障公共安全。



龙飞说:“很苦,但觉得自己挺伟大的。”他没想过放弃,反而越来越珍惜这份工作,每当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恢复正常用气,居民的一声感谢就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10年来,他为近2万户居民保障了用气安全。


【莫海英:19年坚守道口安全迎接每一趟火车】



“530道口,某某车次接近。”“530道口,安全。”在道口工作岗位上,莫海英唯一的对话对象,就是火车司机。当火车即将驶入道口处,机工联控这简单的两句话,就成为关系万千旅客以及路过道口百姓生命安全的“保护伞”。今年42岁的莫海英,是柳州工务段的一名道口工,她已经在这个寂寞却责任重大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了19年。


莫海英目前守护的是位于市区的湘桂线K530+934A级道口。小小的道口办公室内,严格规范的明示着每一条规章制度:上班手机关机放在固定位置,不允许看书、看报、聊天,每隔5分钟报警器会响要在10秒内按停证明在岗……最重要的是,她得时刻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精神,仔细收听对讲机那头火车司机传来的信息。



她说,自己背负的精神压力的确很大,工作的疲劳更多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特别是半夜时,连坐都不敢坐,害怕会打盹。19年来,她为自己安全迎接了每一趟车而感到骄傲,为这份坚守感到自豪。(记者 冼冰 黄紫微




责任编辑:覃连毅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