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侗寨人家的乡愁余韵:三江县林溪镇高秀村
今日柳州|时间:2017-07-29 09:33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2 点击:6130
少数民族文化绚烂多彩而又带着神秘色彩,因此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前去探访。
热情好客拦路酒、错落有致吊脚木楼、溪水潺潺流过村寨,对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都是烙在心头的乡愁印记。这样深厚浓墨重彩一般的古村,也吸引着不少游客朋友一次又一次去感受乡愁之情。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就有这么有一个村:林溪镇高秀村。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秀村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的大山深处,这里民风淳朴、民俗神秘。
高秀村2011年被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2014年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里居住着336户侗族人家,1551人。 今年,高秀村成为了柳州市委宣传部已打造完成的6个“乡愁文化示范点”之一。
乡愁是高秀的淳朴民风
进村先喝一杯“拦路酒”
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

走进高秀,古石板巷道、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寨门、井亭、寺庙、城墙、水碾、古树、防洪堤等古建筑及自然景观保存完好。全村有7座鼓楼、3座风格不一的风雨桥,而建造于2009年的高秀中心鼓楼,从上到下一身金黄色,悬梁上布满图腾,中心由4根上百年的大杉木支撑着,周围12根柱子稳稳地顶住四方的瓦檐。据介绍,鼓楼的建筑费用、建造材料和人力劳动均源于百姓的自愿捐赠。
村里有个“姐妹馆”,村寨里的男人都在鼓楼里谈事,女人就在“姐妹馆”进行娱乐活动。
“姐妹馆”里,村民在教记者学唱侗歌
乡愁是高秀的特有风情
走在寨子里,在用大青石砌成的石径上,你随处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有明清时期的石碑,有土司时期的庙宇,还有动乱时期的城墙等,让人思索千古。走在田间小道上,白色和金黄色相间的菜花飘逸着迷人的芳香。走进村民家里,尝尝陈年的酸鱼酸肉,穿起手工制作的民族服装,面对山寨里漂亮的姑娘,唱起动情的山歌,或许不愿把灵魂带走……
热情的百家宴
乡愁是高秀的原生态食材
在三江,一谈到高秀红薯和韭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大家餐桌必上的菜肴。高秀村地处湘桂两省区交界处,海拔600-800米,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红薯、韭菜生长。据该村村支书杨仕林介绍,高秀村种植红薯非常讲究,为保证薯种的纯正品质,村民从不引进外来薯种进行杂交,种植时不用化肥,而是施放草木灰和牛粪等农家肥,既可避免红薯长虫,又保证了红薯香、甜、脆、粉等独特口感。这样种出来的红薯不仅产量高,营养价值也极为丰富。
2012年,以“一村一品”为名,高秀村首届红薯文化节一炮打红,“高秀红薯”自此走出深闺让人识,令村民们畅享了丰收的喜悦,红薯种植规模也逐年增加。2016年,该村共种植红薯82亩,亩产量高达1500斤,产值30余万元,高山红薯已成为该村脱贫增收的“金钥匙”。
而高秀韭菜俗称大叶韭菜,以香、脆、嫩、甜等特点而受人青睐。高秀村因山高林茂、土地湿润肥沃、无污染,其韭菜更为鲜嫩清甜。
目前高秀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50户559人,2016年,高秀村纳入柳州市的旅游扶贫示范村,将全村统一规划、改建民宿、建设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把这些村寨打造成美丽的乡村旅游画廊。(通讯员 吴练勋 记者 周枳伽)
责任编辑:李昕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