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她!微雕艺人再次求助,希望义卖作品筹钱治病
今日柳州|时间:2017-07-31 16:30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点击:3433
高玉华展示自己的微雕作品
柳州晚报曾对高玉华的求助进行报道
她无儿无女,甚至连兄弟姐妹都没有;她病痛缠身,日夜苦熬……她真是太令人同情了。
“我重度残疾,心、脑、胃、下肢都有病,每年都要去市里的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最近天气越来越热,我又要去医院了,但除去养老院的费用、日常的药费、生活费等,仅靠微薄的退休金根本不够支付住院费。再加上现在我手抖、眼花、坐不起来,不能继续做微雕了,以后求生更难了……”写这封信的人是高玉华,我市知名的民间微雕艺人,她精通诗词书画,尤擅雕刻,虽一生坎坷,却自强不息。2013年,柳州晚报慈善分会、柳州晚报曾帮助她举行过一次义卖,筹钱治病。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柳州晚报西哥”在新浪微博上关于高玉华求助的帖子阅读量高达1140多万次,转发4万次,评论5000多条。当年义卖获得善款23000元,解决了高玉华看病的燃眉之急。
4年的时间过去,这位命途多舛的孤寡老人再次陷入困境,不得已再次写信向晚报求助。这一次,她依然坚持义卖,不接受直接捐助钱款。
罹祸平南 命途多舛
28日上午,记者在柳空养老院见到高玉华时,她正在床上翻阅《柳州晚报》,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我行动不便,外面的世界是看不到了,但翻翻报纸总是好的,这样我每天都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说话时,高玉华总会时不时地用手去梳理她头顶上的头发,那上面有一块不长头发的伤疤,是她年轻时被冤成为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时挨打所致。
一生疾苦的高玉华出生在广西梧州的一个特殊家庭,父亲是岭南一户富家少爷,母亲却是一位青楼妓女,刚满月父母便把她送了人,她后被两个青楼妓女养着,直到6岁时又被父亲接了回去。1957年,由于出身和“反右”运动中的一句话,年仅20岁的高玉华被打成了右派,被押送至矿山劳动改造。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她心里总是感到难言的悲哀和愤慨,而反抗的结果却给她的身体造成了一生的残疾——头被打破了,腰也被打断了。
我要活下去!我不能倒下!那时的高玉华时常在坚硬的石头上、玻璃上宣泄情感,雕刻希望,在唐诗宋词中寻求自我安慰,逐渐练就了一手微雕手艺。平反后的高玉华疾病缠身,亲人离世,因疾病提前退休的她凭着这门手艺赚钱治病,艰难度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柳州晚报在2013年为其发起义卖活动,获得了众多爱心市民的支持。
疾病缠身 晚年凄凉
“我收到过5次病危通知书,如果不是治病,我是不会卖我所学的‘艺’的。”高玉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不少人从报纸上获知她的遭遇后都想为其捐款,但都被自己婉言谢绝了,骨子里倔强的她不愿意平白无故地接受好心人的捐助。“我要自立、自救,靠自己的手艺赚钱。”
“这些书签都是前些年我身体尚能活动的时候雕刻的,现在我手抖、肩也痛,实在是刻不动了,仅剩下最后的这500枚。”在高玉华房间的抽屉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地装着数百枚雕刻了诗词名句的书签,都是她亲手一笔一画雕刻而成,视若珍宝。“我不想给国家、好友造成负担,因此我想从这500枚书签里面拿出150枚来义卖,够支付住院费用就可以了。”高玉华说。
“罹祸平南命未休,而今贫病柳江头;养残且卖诗书画,唯盼方家慧眼收。”这首诗是高玉华自己所作,也是她一生悲惨命运的写照,今年即将年满81岁的高玉华时常将这首诗挂在嘴边。曾经,每次从死亡边缘走回来,高玉华都会更加尽心地雕刻,期望用自己的雕刻手艺挣钱治病,但如今的身体情况,却是连这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
如今高玉华疾病缠身,急需住院治疗,根据高玉华本人意愿,每支书签的义卖价格从10元起,如果有读者愿意帮助高玉华、购买她的微雕书签,请拨打柳州晚报热线:0772—2821100。(记者 韦安)
见习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