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哪里藏!”柳州城管无人机编队正式入列起飞

今日柳州|时间:2017-08-07 17:29 来源:柳州城管 评论:0

        柳州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利用无人机为人民管理城市,按兵不动晓千里之外警情,遇突发事件,能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协同作战,利用高科技及现代通讯图传技术,为柳州城市管理构筑起了一张“天网”。这就是“柳州城管无人机编队”——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无人机大队。





        下面我们跟随小管的脚步,走进这支神秘的“城管无人机编队”。7月31日,多云,风力3级,风向北风……,“看天象”是执法队员小黄每天来到大队第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小黄)报告队长:“今天天气适合正常空中巡查,请求递交飞行审批许可。”(队长)“可以”。于是在获得支队领导的飞行许可后,队员们马上准备装备列队集合,准备出发。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整理着装,停,讲一下,今天我们进行空中巡查作业,主要区域:城中区、柳北区…,主要内容:两违、道路扬尘治理、农用车等违法案件。下面,地勤出列,检查装备……”,规范的动作,流畅的口令,实行军事化管理,是这支城管队伍出任务前的必修课。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一声“按计划进行”,执法队员驱车巡查来到了城中区温馨花园小区门前马路空旷地带,在加强安全警戒后,得到起飞指令后,执法队员徐徐升起了无人机,进行正常高空巡查取证。无人机升空不久便到达了120米预设高度,通过360度旋转镜头,执法队员立马发现了2处违法行为: 




       以上两个案件执法队员通过无人机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指挥中心进行调度,城中区执法局迅速调集人员进行了查处。




        随后,执法人员收齐装备,小管又马不停蹄的跟随执法队员来到了柳北区北外环路,待升起机器后,无人机又马上识别到一处黄土裸露未覆盖案件。该处因为工地设置了围挡,从外面看里面,情况一概不知,但用无人机高空航拍一览无余,通过录像与拍照取证,工地违法情况一目了然。执法队员通过分析现场取证相片土壤颜色,判断该处工地土壤新鲜,暂时未开工,但未对裸露的黄土进行有效覆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或者遮盖等防尘举措”,执法队员立即记录,并通过指挥中心转相关部门处理。 



       

        

        最后,小管跟随执法队员又来到了城中区滨水大道油榨屯违建群。执法队员告诉小管,他们来这里已经不只一次了,这些建筑城中区执法局大部分已经做了立案调查,强拆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再次航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本次相片与前期相片对比找出图上新增建筑,“这有点像个游戏——大家来找茬”,执法队员小黄笑着说。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目前柳州城管部门配备的无人机一组电池续航时间大约27分钟,执法队员必须在有限时间,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规范动作,并利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好角度抓拍案件所需要的取证相片及视频,但是,无人机能够弥补城管执法力量不足的现状,航拍巡查覆盖广,范围大,一张相片能够监管到方圆几公里的偏僻地带或人工难以到达的盲区,无人机采集到的画面清晰,还能精确掌握违建的面积判断层数,通过前后期取证相片对比,为找到新增违建提供了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方法。 

        据城管部门介绍,市城管支队无人机大队7月27日正式成立,飞控手经过专业培训考取AOPA证,经过相关部门许可报备同意,进行空中巡查作业,未来还会新增队员及购置更多工业级无人机,拓宽无人机服务城市管理的领域。截至目前,该大队已利用无人机参与城市管理,巡查飞行总里程32404米,飞行总时间10小时46分,飞行次数104次,空中巡查发现城市管理违法案件13起。全面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高城市管理标准,要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相关指示精神,在建设“创新城管”“智慧城管”道路上敢闯敢试,将无人机“航拍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利用高新科技方法,改变以往“平面巡查”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巡查和定点监控,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立体化执法查处效能,搭建起了为柳州市民服务的“天空之眼”。 



责任编辑:李昕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