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粉”收藏的《柳州晚报》试刊号,这么珍贵的文物第一次见!
今日柳州|时间:2017-09-06 10:46 来源:柳州日报 评论:0 点击:3828
8月29日,城中区滨江东路的一幢住宅楼内,73岁的申国强老人从一本400多页的书中,小心翼翼地捧出夹在书中的《柳州晚报》试刊号。这份1995年11月20日的报纸,比《柳州晚报》创刊号还要早一个月,它穿越了将近22年的时光,带着泛黄的时代印记,再一次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我一开始留下这份试刊号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是一份新报纸诞生的见证。”1995年,申国强还是广西冶建公司的一名宣传员。《柳州日报》是公司办公室中的“常客”,《柳州晚报》试刊号就是随着日报的脚步来到他面前。
晚报试刊号开启了申国强长达22年的“藏报生涯”。柳州抗击“7·19”特大洪灾专版、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回顾专版、党的十八大专版……每一份报纸都像是一双智慧的眼睛,见证着件件大事萌芽、发生直至成为历史。“我收藏的每一份报纸都记录着当时的大事,或是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事,保留下来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也是提醒家人,这些事情都真真切切存在过、发生过。”
1996年7月19日,申国强出差从南宁乘火车回柳州,火车开至当时的柳江县进德镇时被洪水拦停,一时进退维谷,且一停就是几个小时,这令乘客逐渐躁动不安。“当时没有手机,没办法联系家人,急得我呀,真是‘进得退不得’。”那次特大洪水事件让申国强印象深刻,21年过去了,他仿佛还是那个绿皮火车上被洪水拦住的赶路人。“当时的《柳州日报》就是我了解情况的最好工具,看完之后我好好保存,就是想把它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的证明。”
申国强收藏的有些报纸是当天看完就及时保存,有些报纸的收藏却是来之不易。一次,申国强为了查阅资料,需要从1970年3月至4月之间的《柳州日报》找到一篇报道,具体日期却记得不甚清楚。他只得跑到市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将那两个月的日报一页页翻过。连着好几天,每天下了班,申国强顾不上吃饭,埋头于报纸翻阅,直到图书馆闭馆了,他才遗憾离去,这一切只为追寻那份过去的历史。终于从报纸堆中找到那篇报道时,申国强高兴得捧着报纸,“觉得自己找到的仿佛是块黄金。”
如今的申国强还爱看报。每天早起和老伴一同送小孙女上学后,从楼底的报箱中取回报纸,是年年岁岁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作为一个《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的老通讯员,退休后的他仍喜欢给报社投稿,只不过从过去的消息稿变成了如今的诗歌、散文。凡有稿件上报,他便会把那个“方块块”剪下来,工整地贴在剪报簿中。闲暇时,他便会戴上老花镜,拿出剪报簿给小孙女一一指点——这是爷爷发在报纸上的文章,这份报纸陪了爷爷好多好多年。(见习记者 韦斯敏)
责任编辑: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