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调查|市民消费零头被“四舍五入” 律师:消费者有权拒绝
今日柳州|时间:2017-12-13 09:32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1 点击:3436
买东西被“四舍五入”抹掉零头,这事你有遇到过吗?近期,市民张女士向晚报热线2821100投诉,表达自己对店家“四舍五入”计费方式的强烈不满和质疑。记者12月12日为此展开调查。
张女士反映,12月10日上午,她和家人到东环大道某大型购物广场消费时,在三楼看到一家鲜榨果汁店开展“第二杯半价”促销活动。于是,她进店点了两杯果汁,按原价每杯果汁售价为25元,但第二杯打折后,合计消费金额为37.5元。
结账时,张女士发现尾数5角经四舍五入变成了1元,账单上的合计金额是38元。“为什么多收了5角钱?”张女士当即指出错误。服务员解释称,收银系统自动默认“四舍五入”,店家一直都是如此操作的,没有准备零钱找补。
“这也太夸张了,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规定。”张女士要求店家给个说法。然而,服务员支支吾吾地没有回应。由于要赶着去吃饭,张女士没有过多理论,但她对这样的做法很不满,“如果一人多收5角,一天下来会有多少消费者被坑呢?”
记者走访发现,张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四舍五入计费方式在我市出租车行业、超市行业等多种行业中皆存在。
“系统一般按四舍五入方法收银。”几家超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超市电脑设置了四舍五入程序,同时考虑到超市每天客流量很大,四舍五入只针对“分”级单位,“角”级单位会按照实际消费进行找零。如果遇到没有零钱时,也会通过棒棒糖、口香糖等形式找零,让消费者满意,“经长期测算,每月‘舍’和‘入’的数额基本持平。”开出租车多年的邓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按“四舍五入”规则收费,多数消费者已默认,只有乘客主动提出时才会找零。
对此,接受采访的市民态度不一。市民李女士表示,几分钱也是钱,四舍五入显然不合理,但没人会为几分钱打官司,所以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妥协。市民黄先生说,他从不关心零钱问题,“四舍五入”可以理解,但商家应该事先告知。
那么,四舍五入计费方式是否合理呢?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黄华律师。
黄华律师认为,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因此,商家结账时应当据实结算,如果多收取零头则违反此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回多收的零钱。
“‘舍’可以是商家的自由,但‘入’则构成违法。”黄华律师还介绍,另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可以“舍”,即放弃零头作为促销手段。但当涉及“五入”时,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同时征得其同意,否则就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未经同意强行收取的,涉嫌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对于多收取的费用构成不当得利。
黄华律师认为,虽然四舍五入涉及的金额不大,但折射出消费者切身权益的大问题,在越来越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今天,消费者应敢于较真,不要轻易纵容这种侵权行为。如果商家拒绝找补零钱,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向法院起诉,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行政处罚。(记者 陈跃文)
责任编辑: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