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虽冷,但柳州的这些小城故事却很温暖人心~

今日柳州|时间:2018-01-08 19:51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天气虽冷
但是这些故事

是柳州人性中最本真的善与美

温暖了这个冬季

▼▼▼


小小举动,温暖人心。


1月8日,早上7时许,市巡警支队城中巡警大队民警在东堤路一带巡逻时,发现有一名60多岁的男子在文昌桥底徘徊。当时下着小雨,气温较低,看到那人衣着单薄,民警立即上前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了解到那位市民是想吃早点身上却没有钱的情况后,热心的民警立即掏钱为其买了2个包子1份豆浆。


其实,像这样的暖人心的事还有很多。最近几天,气温骤降,阴雨不断。为了能给市民提供帮助,我市巡警支队的各警务站都为市民准备了贴心的服务:五一警务站向市民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其他各警务站都面向市民免费提供借雨伞、接热水等服务。借雨伞的手续很简单,只需要带着身份证(或是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做个简单的登记,即可借伞。警务站里还会开放暖气,一些来不及躲雨的市民也可到警务站暂时取暖、避雨,还有免费热水提供。


市民韦女士在五一警务站成功借了一把雨伞后,高兴地向民警道谢:“柳州警察为人民,雨天服务暖人心,向你们致敬!(记者 吴祉婧)


民政部门为确保特殊人群御寒打“提前量”


   


“孩子们的房间都开了暖气,暖和得很呐。之前还给每个孩子都换了新的棉拖鞋、新棉被……”1月8日一早,市儿童福利院吴志宁院长的话也传递着暖暖的笑意。据了解,每年寒冬季节,作为民生救助的兜底单位,我市民政部门总是要早打算早部署,确保孤老、孤儿、流浪乞讨人员不受冻。
     

当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冒着冰冷的雨上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送了5床棉被、6套棉衣裤给不愿意到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接了一名从融安流浪到柳州的流浪乞讨人员回到站里。上午的雨很大,工作人员自己身上都淋湿了。(记者 喻芬)


环卫工人:越是恶劣天气 越要把活干好

1月8日凌晨3点半正下着雨,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熟睡。柳北区环卫所二桥班班长韦汉辉和往常一样,出门来到河东大桥一带与班组成员会合,他们开始对胜利立交桥、滨江东路等区域的道路进行全面保洁。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寒风里扫落叶、积水,又湿又滑的路面脚上都使不上劲,工作时间加长、强度增加……几名环卫工人穿戴水鞋、雨衣、手套等装备,拿着扫把清扫路面垃圾,冰冷的雨水透过帽檐打在他们脸上。



1月8日早上12点,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人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行色匆匆。韦汉辉和同事们仍然在责任保洁区域清扫垃圾,他告诉记者,每天从凌晨4点到晚上10点,他们都要坚守这个岗位。“大冷天,干这个活,最怕下雨。这几天凌晨都下雨,清理上路面落叶、积水,每天都忙得团团转。环卫工人的贴身衣物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们只能就近到公厕更换衣物。但是,越是这样的天气,他们越要把活干好。”据了解,全市6000多名一线环卫工都是下班晚、上班早的人,给市民提供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冬天雨又湿又冷,当人们下班回家,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电视时,街上除了北风声外,就是环卫工人扫地的声音。记者向在场的环卫工人道声辛苦,他们说:“没啥,我们都干习惯了,最起码要对得起身上这橘红色的环卫服。” (记者 张捷 通讯员 莫建新


“便民早餐”销售员:看着市民吃上热乎早餐,自己很开心


1月7日是柳州入冬后最冷一天,市区高海拔最低气温1.9℃。寒冬雨水中,凌晨3点半,许多市民都还在梦乡里。但对于55岁的“便民早餐”销售员黄珍来说,10年来,她每天都需要在这个时候起床,烧好热水,做好出门准备。经过半个小时准备,凌晨4点,黄珍已经骑上电动车,载着一桶热乎乎的热水,迎着雨水,从北雀路的家中出发,赶往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等候柳州万宇餐饮有限公司的车辆将早餐送来。
     


“虽然一般早上6点多才有市民前来购买早餐,但是我必须提前到岗进行准备。”黄珍负责的“便民早餐”销售网点位于桂中大道和潭中东路的交叉口。到了地方,黄珍来不及休息一下,就忙活开了。她把热水弄进早餐车里,用来热包子、粥、豆奶等早餐后,又立即把面包、水等物品码放整齐。
    

“阿姐,你不多穿一点吗!”“你们也多穿一点。”为了方便工作,黄珍脱下了身上的棉服,穿着工作服和围裙。“开电动车的时候需要穿棉衣,但是干起活来,干着干着就热了,不需要了。”黄珍说。
    

上午7点半到8点,迎来上班高峰期,黄珍也到了最忙碌的时段。因为提供早餐服务已经多年,许多顾客都成了她的“老朋友”,不少市民买早餐时都会问候几句。尽管昨天气温很低,但听着“老朋友”的问候黄珍心里觉得非常温暖。而黄珍表示,能让这些“老朋友”吃上热乎乎的早餐,自己也很开心。(记者 周仟仟)


责任编辑:六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