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柳州人吃螺蛳粉吃出30亿的产业 ,记者带你瞧个究竟

今日柳州|时间:2018-01-12 11:48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爽口弹齿的米粉、香脆可口的配料、鲜甜可口的汤汁……很多柳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螺蛳粉开始的。
     

如今柳州螺蛳粉在国内各大城市已拥有5000多个实体店,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开设了门店。目前,我市网上螺蛳粉店铺达5000多家,互联网日均成交量超过30万盒,产值由2015年的5亿元增长到现在的30亿元。



1月9日至11日,记者实地走访我市的螺蛳粉生产企业、配料加工车间、螺蛳养殖基地等,用镜头记录一碗粉撬动一个产业的现实。
   

1月11日,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里的米粉生产车间里,工人有序地往机器里倒进浸泡过的大米,10几台机器源源不断地“吐出”米粉,挤丝、切割、下架、进仓、松丝、浸泡、烘干,然后经过传输到运输到包装车间进行预包装。整个生产流程都是在整洁卫生的车间进行,工人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着装、操作,以确保生产出来的每一根粉丝都是符合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据了解,螺蛳粉产业是我市的新兴产业,极具潜力。为此,围绕全面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不断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重要质量技术基础,通过探索创新计量技术支撑、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检验检测供给能力,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在推动传统工业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帮扶螺蛳粉产业提高整体生产的技术水平。
    


一碗螺蛳粉, 螺蛳、酸笋、腐竹、豆角、木耳、花生等食材也非常讲究。
    

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叶家屯的酸笋“大王”—— 叶亚亮曾亮相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酸笋贵在其纯天然,原生态,无公害的特质。”叶亚亮说,一坛子酸笋经过山泉水和秘制老水腌制,慢慢发酵而成。为保证竹笋最佳状态,村民每天在13时前把砍伐下来的大头甜笋去壳,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将大头甜笋按照头、中、尾三部分切好分类,再把分类好的大头甜笋分别切成块状或丝状进行腌制。除了出产酸笋,还可以腌制熟食酸豆角等,不断积累种植和生产经验,不断壮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螺蛳粉产业发展壮大了,螺蛳的需求也必将水涨船高。在我市的柳南区、柳江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均有养殖户瞄准商机进行螺蛳养殖。在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庙屯有一村民于去年开始利用12亩稻田开展螺蛳养殖,产值可达5000元/亩。并建成综合养殖、示范、旅游、农家乐等多元化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稻田养螺。目前该村养螺面积超过100亩。

“柳州人从嗦螺到销螺再到螺粉的进程,是柳州近现代农耕文化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倪铫阳说,螺蛳粉手工制作工艺已被列入柳州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博物馆就是柳州螺蛳粉文化的一个窗口,着这里可以看到柳州螺蛳粉的前世今生,也让柳州螺蛳粉的蕴含的文化得到展现,让螺蛳粉产业走得更远,柳州螺蛳粉产业也将驶入一个集聚发展的快车道。(记者 陈健明


责任编辑:六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