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谁在柳州地区礼堂“弄丢”了我?

今日柳州|时间:2018-03-26 10:00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9

无母女孩于1962年农历八月初二生,为了挽救革命的后一代,启君放在这里,请好心人收留,万分感谢。

——1963年9月3日(柳州)城区



“那张写着我生辰八字的红纸,我看了不下一万遍。那上面的每一个字,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我都记得一清二楚……”15日下午,当唐玉兰向记者讲述起自己当年被“弄丢”的事时,眼里不时泛起泪花,言语一度哽塞。她说,不管亲人当年是因何原因将她“弄丢”,她都不会再去计较。这些年里,她心里最想的事,就是找到真正的亲人,找到家。


tang2.jpg

唐玉兰


呀!竹篓里竟然有个女娃


故事还要追溯到1963年9月3日,那天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而地区礼堂(现解放路联华超市)的宁静却因为一只竹篓而打破——“当时,那只竹篓里装着瘦小的我,那会儿我还不到1岁。”今年56岁的唐玉兰说,这些事是她从养外婆获知的。“当时,我在竹篓里哭个不停,竹篓周围也围了一圈的人,大家都在想:“呀!竹篓里竟然有个女娃,是谁家的孩子?”直到我养母的好友看到我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抱起我送到了养母家。”


唐玉兰说,之所以养母的好友会这么做,是因为自己的养父母一直没有育有孩子。“养外婆说,那时养母看到特别瘦小的我,心疼得很,马上就将我收养为女儿。而跟着我的那张写着我生辰八字的红纸,则是我养父后来给我的。他说:“你命也苦,我命也苦,所以我们就成了一家人。”唐玉兰说,正是因为养父母待自己如亲生女儿一般好,因此她后来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tang1.jpg

幼时的唐玉兰与养父合影


红纸已撕碎,亲人何处寻


虽然嘴上跟养父母说着不会再去寻亲,可越长越大的唐玉兰,心里总存放着模糊的,或者可以说是从未存在过的关于亲人的“记忆”。“因为我养父对我感情很深,他害怕我去找亲生父母,而离开他们。所以他有时会和我说,不要去寻亲,我也都答应了。”唐玉兰说,养外婆曾告诉她,在她5、6岁以及18岁的时候,有一位老妇人(当时50多岁)带着一个长得很像她的小姐姐来家里找过她,但是当时她都不在家。


“养母的好友告诉过我,她把我从地区礼堂抱走后,围观的人群就都散了。但唯独有一个老妇人跟着她,叮嘱她:这个女孩命苦,拜托你帮她找个好人家。”这个老妇人,是否就是后来过来找过自己的那位呢?唐玉兰心里也一直疑惑着。


tang3.jpg

唐玉兰


2006年,唐玉兰在养父弥留之际,为了让养父走得安心,唐玉兰将那张看了不下一万遍的红纸撕碎了。“他走得很安然,可我心里却总有种丢了重要东西的感觉。”说到这儿,唐玉兰哽咽了。“前几年,养母也去世了,身边不少好友都劝我,是时候去寻找亲人了。可红纸已经撕碎了,最后一样维系着我与亲人的线索也没了,我还能找到亲人吗?”


虽然红纸没了,但红纸上写得内容,唐玉兰早已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无母女孩于1962年农历八月初二生,为了挽救革命的后一代,启君放在这里,请好心人收留,万分感谢。落款为1963年9月3日城区。


热心读者们,如果您有与唐玉兰相关的线索,请与晚报热线2821100联系。这段遗失了55年的亲情,或许会因您的一个方向或线索而被重新寻回。


记者 吴祉婧


见习编辑:王颖


相关阅读: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