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天和死亡打交道,似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每天穿行于遗体之间,用双手让逝者体面地离开;他们,就是遗体整容师。社会上谈及死亡讳莫如深,对他们也“敬而远之”,但,或许你对他们有个误解。

柳州市殡葬管理处防腐整容班工作人员,将遗体运往告别厅。朱柳融 摄
4月6日正值清明节假期,当大家忙着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之时,柳州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仍坚守在岗位上。防腐整容班的6名工作人员,上午负责管理民众祭拜的骨灰,下午干本职工作,给遗体进行化妆、整容,让其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
我们不神秘
防腐整容班有6名工作人员,其中五名“80后”“90后”。1983年出生的陆力(应受访者要求化名)是资历最浅的一个,班里其他人都是他的师父。

陆力正在给逝者化妆。朱柳融 摄
作为一名驻港部队退伍军人,在历经创业不顺后,2017年10月,陆力应聘到柳州市殡葬管理处,以“零基础”进入了防腐整容班。
“第一次走进冷藏室,没觉得害怕。”陆力说,但感受到了整个团队非常团结、工作氛围和谐,让他坚定了留下来工作的决心。
与同事一起将要举行告别仪式的逝者从冷藏柜里搬运出,核对信息后开始给逝者化妆。 用酒精棉絮为逝者清理遗容,接着打粉底、抹腮红、涂唇彩,这样细致地活儿是陆力此前在部队从未干过的。结束化妆后,他与同事再次核对逝者信息后,让逝者通过升降机到达追悼厅。

陆力正在给逝者剃胡子。朱柳融 摄
在中国,死亡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为死人服务便更显神秘。在陆力看来这份工作不似外界传说的那般。
“我把我们的工作看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窗口,一点也不神秘。”陆力表示,白天化妆、整容,偶尔晚上值夜班,一直都这样。“我想让逝者家属流泪伤心而来,满意而归。”
但从事了这个与“死亡”相关的工作后,陆力也明显感到了他人的“敬而远之”。“老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从事这份工作,一个亲戚知道了在他盖新房的时候,不愿意让我进。”陆力介绍着,“外人不理解,可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你可能有个误会
“我觉得大家可能有个误会。”已经在此工作四年的“80后”文湘直截了当地表示。
何出此言?在很多人看来,遗体整容师是一份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但在文湘看来,这是一项服务逝者与生者的工作。

文湘在给逝者化妆。朱柳融 摄
2009年毕业,曾在湖北一家殡仪馆工作的他,因受环境限制,辞职干起了销售,甚至还考过驾照准备当公交车司机。
就在这时,文湘从防腐整容班班长谭思路处得知,柳州市殡葬管理处缺人,他二话不说就来应聘。一待就是四年,现在已经在柳州娶妻生子。
“在这里死亡显得特别的真实,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无常。”文湘说,他会怀着一颗对职业敬畏的心,去给逝者化妆、整容,让他们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但当看到年轻的人因为意外去世,只留下孩子,还是会觉得很心酸”。
工资不是你想的那样
家乡是江浙一带、1988年出生的徐飞(应受访者要求化名)当初进入这一行,因为家里人觉得这样“好就业”“有前途”,因为在江浙那边十分重视安葬。
2009年毕业的徐飞,先后在杭州、重庆、西安等地工作,主要担任的是公墓礼仪师,负责主持下葬仪式。因为私人原因,2015年底来到柳州。
4月6日,他一整天都被借调到骨灰保管室,负责给前来祭拜的人办理领取骨灰盒的业务。

高高的骨灰保管室,徐飞在帮人拿骨灰盒。朱柳融 摄
生性腼腆的徐飞,一开始便提出要求“不要拍到我的脸”。或许是深谙他人忌讳这份职业,他从来不主动和人提起,只有在被人问起自己的职业是会毫不隐瞒地告知。
“告诉他们后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害怕,而是问那你们的工资是不是很高?”徐飞有点好笑地说道,“这还真没有,也就普通工薪阶层的水平”。
值夜班不是你想的那样
说到殡仪馆三个字,可能不少人已经开始皱起眉头;说到在殡仪馆值夜班,可能马上会浮想联翩。
防腐整容班唯一的“90后”、唯一的女性张艳秋说“在殡仪馆值夜班并不可怕”。
防腐整容班的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安排三到四次值夜班。但她从来没有退缩过。“值夜班的内容就是,将刚运送回来的遗体安置入冷藏格位,然后录入逝者的相关信息。”张艳秋表示,工作六年,一开始夜里走在冷藏室会有点害怕,但是现在已经习惯了。

张艳秋在给逝者整容。 朱柳融 摄
高中毕业后,张艳秋母亲领着她去拜访一个从事该行业的亲戚。“初步了解后,我对这个行业感到更加好奇,于是报考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遗体整容专业。”张艳秋回忆道,但是第一次接触遗体时,还是有点害怕。
对于工作每一份热爱的增加,张艳秋说都来自逝者家属的肯定。一位逝者因车祸面部导致严重变形,张艳秋向家属要来死者生前的照片,加班到凌晨花了约十个小时,终于将其面部修复。“当家属看到逝者面部修复效果很好时,激动地向我鞠了一躬,顿时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张艳秋在给逝者整容。 朱柳融 摄
而让张艳秋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这个行业,和她成为同行。“新来的同事好多都是我校友,这个曾经‘冷门’的专业现在好像挺‘热门’的”。
希望得到专业认可
1985年出生的谭思路与文湘、徐飞是同班同学,从武汉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以后,他就进入柳州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一干就是九年。

谭思路在准备化妆用具。朱柳融 摄
“说实在,我们是有一点敏感。”作为防腐整容班班长的谭思路坦然地说道,以前有朋友不忌讳他的工作,甚至还在殡仪馆宿舍和他住过,但因为家庭原因也慢慢疏远他了,“我能感觉出来”。
他人的“敬而远之”不是谭思路最在意的,他最希望的是专业得到认可。“在我们给逝者化好妆后,家属是可以来到冷藏室确认是否满意的。”谭思路略显惆怅地说,但很少有人这么做。因为很多家属,选择化妆这项服务只是为求心安,有些人甚至不要化妆,因此也很少有人能够看出他们的专业。

谭思路在给逝者化妆。朱柳融 摄
但谭思路没有失去信心。谭思路表示,虽然社会上对遗体整容师等相关行业还存在一些忌讳和不理解,“但让逝者自然安详地离开,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死亡,就是一扇门啊,它不意味着生命结束,而是穿越它,进入另一个阶段……做为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越这道门,对他们说声,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
——电影《入殓师》
来源:微评柳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