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文化带|明代风格的集体婚礼是啥样的?快来东门城楼瞧瞧!

今日柳州|时间:2018-05-01 16:16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2

今天下午,在柳江文化带东门城楼的婚姻登记特约颁证点,新人们可以身着传统服饰,依照传统礼仪在此进行特殊的颁证仪式,依托东门城楼其古香古色的建筑群,让“喜门”见证爱情。


微信图片_20180501155702.jpg

婚礼现场


在历史上,柳州的学子、官员要进京都是从东门下船,渡过柳江从窑埠码头走陆路,或直接坐船离柳;结婚嫁娶、新官上任等也大都出入东门,因此东门也被视为“喜门”。是柳州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也是柳州人心中真正的一扇“喜门”。


气势磅礴的开场


城中区委宣传部与城中区民政局、城中区婚姻登记处,以柳江文化带总体思路为原则,切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群众性特色服务。以东门特约颁布证点为新的服务站点和基地,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传统婚俗体验主题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婚俗文化。致力通过集体明制传统古典婚礼,打造城中区全域性旅游示范点的特色名牌,使东门——“喜门”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张力。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传统婚俗和传统礼仪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微信图片_201805011616371.jpg


微信图片_20180501161735.jpg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吉时已到,新人入场


2015年城中区政府在东门创立了城中区婚姻登记处特约颁证点,将传统婚俗文化很好地普及到了青年人群中,汉服成了婚礼重要的“常客”,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树立青年人更高审美情操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




中式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风采,它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婚姻可以等待,婚礼同样不可以儿戏。在日益重视文化发展的中国,在更加追求个性创意的新一代,"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




今年城中区婚姻登记处致力通过集体“明制”传统古典婚礼,打造城中区婚姻登记特色名牌,面向全市邀请有意向的新人或伉俪的参与。依照传统仪式在东门城楼前领取《鸳鸯礼书》。同时,还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特约颁证师,使结婚登记颁证仪式更加正式和隆重,让东门——“喜门”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张力,引导公众树立“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传统婚俗和传统礼仪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让历史见证爱情。


微信图片_20180501165809_副本.jpg


【关于昏礼】

 

古代婚典中规定:男子在夜晚戌时(晚上八九点)亲迎新妇。夜晚八九点钟,古称“昏时”,‘故而以称作昏礼’,基本制定了昏礼的六个步骤: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统称“六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华夏先民重人伦,婚礼很受重视。《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他们对昏礼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昏礼称得上是“礼之大礼”。人伦之礼,先讲男女有别,然后才能夫妇有义;在夫妇之义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父子有亲,父子的恩义扩展开来,升华到君臣之礼……故此,昏礼乃伦礼之本。


记者  吴祉靖 阎翔 覃科


责任编辑:吴莹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