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早上9时许,62岁的韦福琼和同岁的丈夫何长旺手拉着9岁的柳明根、4岁的柳祝春,一起去往离家七八分钟路程的一所幼儿园。柳祝春在这里就读。这样的画面在外人看来,就是爷爷奶奶送孙女上学,再寻常不过。实际上,韦福琼是一位“寄养妈妈”。

5月10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走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
从2003年到2018年,韦福琼做了15年的“寄养妈妈”。至今,她和丈夫已带过13个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5月10日,何长旺给4岁的柳祝春穿鞋,准备送她上幼儿园。
每带一个孩子都是挑战
韦福琼与“寄养妈妈”结缘,源于2003年的一次偶然。有一天,她经过西船家属区时,看到相识的几个阿姨带着几个孩子很可爱,此前不太喜欢小孩却莫名在那一刻心动了。当得知她们是“寄养妈妈”时,遂萌发了想带小孩的想法。

5月10日,韦福琼带两个孩子下楼。
每带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挑战。寄养的孩子,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地中海贫血、脑瘫、肢体残疾等疾病……照顾的难度可想而知,可是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用爱、耐心和细心将困难一一化解。

5月10日,何长旺抱着4岁的柳祝春走进幼儿园。
韦福琼带过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健康的女婴,叫柳洋舞。“当时这个孩子出生才50天,粉嫩粉嫩的。”韦福琼说,看到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娃娃,既兴奋又有点措手不及,“自己儿子都22岁了,换尿片、喂奶都是好久远的事,一切要重新来过。”

5月10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在家里整理他们代养的孩子成长经历的照片。
一个多月的婴儿,哭闹都是随机播放的,照顾起来并不容易。“一会儿饿了要喂,一会儿尿了要换尿片,一会儿又要抱起安抚。”韦福琼说,柳洋舞很调皮。到了晚上不睡觉,都是要来回悠着哄睡。可是全家心甘情愿,都拿小洋舞当宝,“说实话比当年照顾自己的儿子都上心。”

韦福琼代养的孩子们成长经历的照片
在韦福琼的记忆中,柳京梅是带得比较辛苦的一个。刚带回家时,3个半月的柳京梅才6斤左右。差不多十个月时,还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站起来,小脚软软的,没有力气。到医院一查患有脑瘫。从那以后,为了让小家伙站起来,韦福琼每天都帮孩子按摩,疏通经络,差不多持续了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京梅好不容易学会走路了,结果又发烧了。住院期间,她白天晚上在医院护理,丈夫则负责送饭。

5月11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在家里喂两个孩子吃早餐。
最难是分离
“这是柳龙漂,只带了4个月,是寄养时间最短的一个;那张是柳龙潘,患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当年我还陪他去上海做手术;这是柳十八,虽然淘气,但嘴巴好会说的;那个是柳月乾,吃小馒头时总不忘记往我嘴里塞一个;还有这个就是柳洋舞了,2014年回来探亲时一起吃饭照的……”面前的上百张照片,背后隐藏的是韦福琼与孩子之间鲜为人知的有爱故事。

5月11日,4岁的柳祝春亲吻何长旺的脸。
寄养家庭通常是孩子们到收养家庭的一个过渡。相对于固定的收养家庭来说,寄养从一开始就注定分离。一旦孩子被收养家庭收养,寄养也随之结束。十五年来,虽然彼此相处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韦福琼早已把孩子们当作心头肉。每当孩子被收养时,痛如割肉。

5月11日,韦福琼丈夫何长旺给柳祝春擦脸。
柳洋舞是韦福琼带的第一个孩子,分离之苦也最深刻。孩子当天被抱走时,小手一直张着,不停喊着“妈妈,妈妈”,韦福琼默默流着泪。随着小小的背影渐渐模糊,她的心仿佛瞬间也空了。

5月11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带着柳祝春在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医务室看病。
“当时毫无心理准备,就是有一天福利院打来电话说,孩子要被荷兰一个家庭收养了。”韦福琼放下电话,哭了一天。当时小洋舞在地上爬来爬去,看到她脸上的泪水,顺手拿起旁边的抹布就擦了起来。这个暖心的动作,让韦福琼更舍不得,“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早都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了。”

5月11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陪柳明根在柳州市儿童福利院游乐场玩耍。
韦福琼自己也曾想过要收养,但因有个儿子,达不到领养要求。
“每次有家庭领养孩子,自己都很矛盾,既盼望孩子有个好归宿,又因要和孩子分开而不舍。”韦福琼说。
能带一天是一天

5月11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陪柳明根在柳州市儿童福利院游乐场玩耍。
家人也早已习惯了这些福利院孩子的存在。很多时候,韦福琼的丈夫都会搭把手,“孩子们跟我丈夫比跟我还亲。”

5月11日,韦福琼和丈夫何长旺带着两个孩子走出游乐场。
15年来,带孩子出去散步遛弯、跟孩子互动玩耍、送孩子上幼儿园、陪孩子到医院就诊,丈夫事事尽心尽力。“没有他的支持和帮忙,我一个人做不来的。”

5月11日,在柳州市儿童福利院,何长旺带着两个孩子观看其他小朋友打篮球。
韦福琼还记得,当年柳洋舞得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看到孩子又是输氧又是打针,丈夫心疼得哭了。
眼下,韦福琼带着柳明根和柳祝春两个孩子。明根患有脑瘫,韦福琼带了五年多,也是带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祝春患有唐氏综合症,有一个幼儿园好心收下她就读。
已经升级为爷爷奶奶的夫妇俩,教导两个孩子也叫他们爷爷奶奶。韦福琼说:“说是孤儿,其实都是心头肉,跟自己的孩子没区别。时间一长,他们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他们。眼前是能多带一天是一天,不能动再说。”
据了解,1998年,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寄养项目,即将部分孩子寄养到社会上的正常家庭里,让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呵护。在这二十年间,已有上百个爱心妈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这些被寄养的孩子有的被收养,有的长大成人已参加工作。目前市儿童福利院共有爱心寄养妈妈30人,寄养儿童40名。寄养妈妈年龄从40岁到60岁不等。
记者 李华 黎寒池
责任编辑: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