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最美家庭”刚刚在北京揭晓,记者获悉,我市的张小妹家庭,黄玉秀家庭、黄洪跳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张小妹家庭近三十年来与家人真情赡养一位非亲非故、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黄玉秀家庭致富不忘乡亲,无私传授养殖技术,牵手100多户贫困户养殖河边鱼帮助贫困户脱贫的; 还有在不同的警种、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一起分享着公安工作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他们互帮互助,一起承载着幸福和挑战的黄洪跳家庭。
柳州晚报曾于去年10月报道过这些家庭的“最美家庭”故事,他们用“优秀家风”铸就最美家庭,感染了身边人,感动了柳州人。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这些家庭传承文明家风的故事。
■ 张小妹家庭:三十年如一日照顾非亲非故孤寡老人
居住在大桥社区红园新村的居民都知道,社区里有一位好媳妇张小妹,近三十年来与家人真情赡养一位非亲非故、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让老人尽享晚年的天伦之乐。30年,共1万多个日日夜夜,这份特别的亲情让邻居称赞不已:很多人连照顾自己的父母都没能像张小妹一家对这位孤寡老人这么好。

张小妹家庭三十年如一日照顾非亲非故老人覃义
张小妹今年59岁,是市农工商公司的退休职工。老人名叫覃义,今年已80岁高龄,至今未婚。老人与张小妹同是市农工商公司职工,又互为邻居。张小妹贤惠善良,她常常帮覃义老人打理生活,自家做好吃的,也给覃义端去一份。1987年,覃义因患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独自生活困难重重。张小妹十分同情老人的遭遇,与爱人商量后,于是从1987年起把覃义老人接到了自己家,悉心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从给老人端茶送水不怕累,到给老人洗脸擦身不怕脏,张小妹与丈夫尽心尽力地赡养着老人。因覃义牙齿早早就掉光了,他又不肯镶牙,为此,张小妹特意买来了电压锅,每次煮饭菜都将覃义那一份尽量煮烂一些。为便于照顾双目失明的“老爹”,张小妹30年来都未曾出过远门。
如今,张小妹的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她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嫌弃这位领回的“爷爷”,还对覃义非常尊敬,他们给老人洗澡、换衣服、送好吃的,一点也不马虎。
现在,覃义老人的身体大不如前了,连走路也需要人搀扶。不管有多辛苦,张小妹像服侍亲爹一样,想方设法把老人照顾周到。张小妹说,30年前接覃义到家里,她就已经做好了为覃义养老的准备。前不久,张小妹的二儿子覃国向相关部门写了申请书,办理了覃义的落户手续,将老人的户口和自己家的合为一本。从此,张小妹家的户口本上多了一个家人。
■ 黄玉秀家庭:无私传授养殖技术帮助村民脱贫
在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提起黄玉秀和刘文宽夫妇,大伙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们致富不忘乡亲,无私传授养殖技术,牵手100多户贫困户养殖河边鱼帮助贫困户脱贫。他们成立的安宁村富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安宁村1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起航点。

黄玉秀(穿红色衣服者)无私传授养殖技术给妇女姐妹
2013年5月,黄玉秀和刘文宽借了十多万元,在泗潍河水库建了7个网箱开始养鱼。夫妻俩起早贪黑,在网箱、河边劳作,订阅各种养殖技术的书籍,参加先进的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从完全不懂养鱼的门外汉变成了河边鱼养殖专家,至2015年底年销售额达300万元,每年可盈利100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经济能人。
黄玉秀夫妇实现了创业致富,可乡亲们却还处在贫困中。安宁村共有182户654人列为贫困人口。在融安县长安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夫妻俩决定带领安宁村的贫困户共同发展养鱼事业,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于是安宁村富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共吸收贫困户和建档立卡户41户加入,夫妻俩全都无私传授河边鱼养殖技术。如今合作社每户养殖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合作社已建成网箱15000平方米,引进鱼苗200万尾,已投入资金100多万元,2017年预计销售额达1500万元,利润达600万元至800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今年可使入社的全部贫困户脱贫。
黄玉秀夫妇致富不忘乡亲,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创业事迹,还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组到安宁村拍摄黄玉秀夫妇的创业故事并在全国播出,使夫妻俩家喻户晓。但刘文宽说:“上电视不是我的初衷,首先自己要肯干事,干成事,然后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干成事。”
■ 黄洪跳家庭:既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恩爱相伴的夫妻
在警营里,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家庭中,他们是恩爱相伴的夫妻。黄洪跳和妻子白二玉2012年组成了光荣而平凡的双警家庭,结婚5年来,他们在不同的警种、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一起分享着公安工作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他们互帮互助,一起承载着幸福和挑战。

黄洪跳家庭
黄洪跳目前任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派出所所长,妻子白二玉则在三江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与一般小家庭不同的是,当别的小夫妻在卿卿我我之时,他们却还在各自岗位上忘我工作。当警察累,两口子同是警察更累,警察的职业,让他们注定少了一些花前月下的浪漫,而多了许多殷切焦虑的牵挂。
但对警察的苦和累,黄洪跳夫妇却无怨无悔。每逢重大活动,夫妻俩都要参与,加班加点、值班备勤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在稚嫩的儿子眼里,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手机一响起来,爸爸妈妈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起身就走。
在家庭生活中,黄洪跳夫妇也是力争做好各自的角色,做好女婿、好儿媳。结婚以来,逢年过节或是双方老人的生日,夫妻俩一定给老人准备礼物,尽量抽时间回去探望老人。有了孩子以后,岳父母为了能让小两口安心工作,从千里之外的河南省来到三江帮带小孩,免去了小两口的后顾之忧。黄洪跳深知岳父母的苦心,自己和妻子整天忙于工作,家里全靠岳父母打理,对岳父母的辛苦付出,黄洪跳满怀内疚。为了弥补老人,空闲的时候,黄洪跳也下厨做饭菜,和岳父小酌两杯,聊聊工作、聊聊家常。
女儿女婿忙于工作,但也孝顺体贴,老人因此还常跟亲戚朋友夸:“女儿、女婿孝顺、体贴,工作上进,我们跟着也觉得自豪啊!”
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伴侣,或许正是因为夫妻俩都是警察,他俩才能多些理解与牵挂,在工作中他们收获着警察夫妻特有的快乐。
记者 冼冰
见习编辑 余琦